香港城市大學(城大)五位優秀學者獲頒「傑出研究獎」,以表彰他們在材料科學、媒體與傳播、生物醫學及數據科學領域的傑出表現。
評審委員根據研究成果對本港及國際工業、經濟及社會發展產生的重大影響,遴選傑出研究人員。該獎項分為兩個類別:傑出研究獎、傑出研究獎——青年學者。
今年的「傑出研究獎」得主是工學院李兆基講座教授(材料科學)任廣禹教授。
任教授發明了第一個可溶液加工而且高穩定性的導電高分子聚合物,亦即聚(3-烷基噻吩)。這是該領域的重要發展,解決了材料難於處理及不穩定的問題。他獨創的合成方式,開拓了高性能有機/混合光子及電子材料的發展,可用於超高速通訊及高效的可印刷太陽能電池。此外,他運用分子和生物大分子自組裝,對有機/混合納米結構作有序排列,運用其特性開發潛在應用,為納米科技作出重大貢獻。
他與團隊近期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大幅提升這些器件的效率,刷新世界紀錄。此外,他研究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使用含有官能基二維金屬有機框架,令器件更穩定和維持高效率,並有效捕捉由降解的鈣鈦礦中泄漏的大部分鉛離子,有助生產於高效、穩定與環保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任教授說:「這些創新可印刷太陽能電池的發展,將提供全新及可大量生產的潔淨能源,有利於環境的永續發展。」
「傑出研究獎——青年學者」得主是媒體與傳播系副教授Kim Ki Joon博士、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副教授雷黨願博士、生物醫學系助理教授嚴健博士、數據科學學院副教授張清鵬博士。
Kim博士的研究旨在從理論上理解人類科技互動及科技中介交流的前因後果。他透過運用程式,探索人類與物聯網、人工智能及自動駕駛等新興科技的互動過程;這種方式被視為具有意義並可相互影響。Kim博士近期開始研發更全面的理論模型,藉此解釋科技倫理與文化差異如何影響科技的應用。
雷博士及其國際合作團隊最近發明了一種環保型智能塗料,可在不用空調的情況下冷卻建築物。塗層由常用的建築材料組成,包括二氧化鈦納米顆粒、螢光微球和玻璃微珠,可反射陽光、將吸收的熱量減至最低,並把紅外輻射再發射到極冷的太空。雷博士亦開發用於雙光子泵浦激光發射的防水鈣鈦礦半導體,成果拓展了鈣鈦礦在光電、生物成像和生物感測領域的應用。最近,其團隊與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員合作,發現可提升對稱斷裂光子納米腔中二次諧波產生效率的基本物理機制。
嚴博士的研究揭示了基因組非編碼序列(包括非編碼DNA與非編碼RNA)的功能及其在疾病機制中的作用,加深了人類對疾病可遺傳風險的認識。研究成果為尋找2型糖尿病診斷及治療的關鍵生物標誌物提供了可貴的資源與機制。這項新技術也可應用於其他遺傳病相關變異的研究中。
張博士的研究重點是開發增強知識的機器學習模型,用於解讀個人的高維度行為數據,並針對人類活動建立發展網絡模型。他指出,使用基於人工智能的醫療數據分析能為臨床決策提供智能支持,提升診斷精度、治療效果和醫療系統效率。研究小組的方法能應對重大醫療衞生問題,包括為新冠疫情的爆發與防控措施建模、癌症藥物及其組合方式的推薦和多種疾病的風險預測,及應用於其他領域如金融、運輸與應急管理。
傑出研究獎旨在獎勵卓越研究,表明城大致力創造具國際競爭力、且有利於進行高質素研究的環境,促進大學在研究工作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