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ting Literature—The Significance of May Fourth

Product Name in original language
五四新文學正典
Author / Editor
HKD198.00
In stock
Add to Wish List
五四是中國現代歷史的源頭,以「德先生」(民主)「賽先生」(科學)的口號,標誌着現代價值觀念的「創世紀」。五四既是一場愛國運動,又是一場啟蒙運動,是一系列政治和思想文化事件的複合體,一百年來,在多個領域影響着中國現代化的進程,至今仍然表現出巨大的張力。「五四運動百周年回顧」為一套六冊的歷史叢書,其中四冊由內地作者林賢治策劃、內地專家學者編選;另兩冊為歷史文獻匯編,由香港學者陳學然編著。本系列叢書作為一塊小小的紀程碑,旨在重新整理五四的文獻,梳理五四的歷史,闡發五四的意義,呈現內地及香港學者對五四運動的關注之點。

中國文學實際上可分成兩個時期:前半截是古典文學,後半截是現代文學。五四是一個歷史性標誌,五四時期的文學是所謂「新文學」,也即現代文學的發軔期。從五四開始,產生了現代知識分子群體,他們的觀念是西方的,文學語言是新的,白話的,歐化的–就是以新語言表達新觀念。

本書從《新青年》、《新潮》等期刊首批發表的文學作品中,收錄了最能體現五四精神和時代意義的新詩、散文及小說,重現新文學的早期陣容及成就。這時期的作品是具創造性的文化成果,故可稱為「元典」。除了作為起源的意義外,它們的思想和藝術價值經受了長時間的考驗而得到確認,故名「正典」。透過這些作品,可見證新文學的創造與傳播,深入了解五四文學的文化蛻變。
ISBN
978-962-937-428-0
Pub. Date
Jul 19, 2019
Weight
1kg
Paperback
680 pages
  中國文學實際上是被裁為兩截的:前半截是古典文學,後半截是現代文學。中間地帶稱「近代文學」,起自晚清,終至五四,是一個很短暫的過渡階段。五四是一個歷史性標誌,五四時期的文學是所謂「新文學」,也即現代文學的發軔期。

  我們稱現代文學為新文學,有三個要素,就是新主體,新觀念,新語言。從五四開始,產生了現代知識分子群體。對於文學來說,作者被稱為「作家」,有別於傳統的「文人」,就在於他們不復汲汲於科舉,不復依附於官僚集團;他們或者到「洋學堂」裏討生活,或者辦報刊,做自由撰稿人,總之第一次擁有屬自己的獨立的生活空間。他們的觀念是西方的,現代的,反傳統的,社會觀念如此,道德觀念如此,文學觀念也如此。文學語言也是新的,白話的,歐化的,他們搬用了許多西方的用語、句式,創造了許多新詞。

  新文學運動,當時也稱白話文運動,是新文化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胡適把新文學運動稱為「中國文藝復興運動」,大約在他看來,中國實際上存在着一個與「古典文學」並行不悖的「白話文學」傳統,而五四新文學正是對這一傳統的合理繼承,「修殘補闕」,「發揚光大」。胡適的觀點可謂「內因論」。魯迅的看法不同,他認為中國新文學的產生,是源於「外鑠」,即是在西方現代思潮衝擊下,傳統文化斷裂的產物。這是「外因論」。與此相對應,魯迅及周作人曾合譯《域外小說集》,胡適則撰有《白話文學史》,實在是絕妙的一副對子。

  1915年,從日本留學歸國的陳獨秀創辦了《青年雜誌》,次年9月改名《新青年》。這份激進的雜誌高舉民主和科學的大旗,一面提倡思想革命,一面發起白話文運動,提倡文學革命。這是一部戰車的兩個輪子,共同承載着時代的使命,突破保守主義、復古主義的包圍而衝鋒在前。隨後,《每週評論》和《新潮》相繼創刊,初步形成集體作戰的局面。五四運動發生後,青年知識分子及學生團體紛紛成立,同時辦起了約400種白話報刊。從此,新思想和新文學便呈星火燎原之勢,在全國迅速蔓延開來。

  1917年1月號《新青年》雜誌發表胡適的《改良文學芻議》,提出「八項主張」;陳獨秀接着發表《文學革命論》,進一步提出「三大主義」,正式拉開現代文學的序幕。這兩篇鼓吹文學革命的文章雖然激烈地反對古典文學,貴族文學,提倡通俗平易的「寫實文學」,卻都是用文言文寫的,有點「二元主義」的味道;直到次年,再由《新青年》發表胡適的長文《建設的文學革命論》,才用白話文,把「口語的文學,文學的口語」這個綱領性口號寫上文學革命的大旗上。而這時,新文學第一批嬰兒也開始呱呱墜地了。

散文

小說

林賢治,詩人,學者,花城出版社編審,廣東陽江人。著有詩集《駱駝和星》、《夢想或憂傷》;散文隨筆集《平民的信使》、《曠代的憂傷》、《孤獨的異邦人》、《火與廢墟》;評論集《胡風集團案:2 0 世紀中國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記》、《自製的海圖》、《五四之魂》、《時代與文學的肖像》、《一個人的愛與死》、《午夜的幽光》、《紙上的聲音》、《夜聽潮集》;文學史著作《中國新詩五十年》、《中國散文五十年》;政治學著作《革命尋思錄》;自選集《娜拉:出走或歸來》、《沉思與反抗》;傳記《人間魯迅》、《魯迅的最後十年》、《漂泊者蕭紅》;訪談錄《呼喊與耳語之間》等著作四十餘種。主編叢書叢刊多種。最新著作包括《巴金:浮沉一百年》、《地下寫作和秘密閱讀》,並策劃主編「隨筆六種」、「五四運動百周年回顧」叢書。

作者訪問:https://www.cityu.edu.hk/upress/BackOffice/catalog/product/edit/id/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