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性評估工具(家長)

1. 反應型和操控型攻擊問卷-家長量表pdf

來源: Reactive and Proactive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 Parent Rating Scale (Raine et al., 2006)

介紹: 此問卷源自學童填寫的「反應型和操控型攻擊問卷」,題目跟學童填寫的問卷互相呼應。目的在於以家長的角度去評估學童是否屬於反應型攻擊者或操控型攻擊者,繼而進一步了解學童的反應型和操控型攻擊行為。

回頂端

2. 兒童行為量表(版權所限,未能轉載)

來源: Child Behaviour Checklist (CBCL; Achenbach, 1991)

介紹: 此量表以家長角度評估青少年8種內在和外在的行為,本研究選取其中的「攻擊行為」(Aggressive Behaviour)、「焦慮/抑鬱」 (Anxious/Depressed)、「專注力問題」 (Attention Problem)及「違規行為」 (Delinquent Behaviour)。分量表的分數愈高,代表該項目的傾向愈嚴重。家長因應學童的情況評分,如我經常戲弄他人: 0分(不準確),1分(接近或間中準確)及2分(非常準確或經常準確)。把屬於該分量表的所有題目得分相加得出總分,成為該學童在各分量表上的評分。

回頂端

3. 違規過程篩選問卷pdf

來源: Antisocial Process Screening Device (APSD; Frick & Hare, 2001)

介紹: 違規過程篩選問卷共有20條題目,讓家長評估學童有關嚴重違規、攻擊性行為以及精神狀態的特性。家長將會對各項描述作出評分(如: 把他的錯誤推卸給別人): 0分(最不適當),1分(有時適當)及2分(完全適當)。當中包含三項評估項目: 感情麻木 (Callous-unemotional Traits)、自戀 (Narcissism)及衝動 (Impulsivity)。

回頂端

4. 衝突策略量表(版權所限,未能轉載)

來源: Conflict Tactics Scale (CTS; Straus, 1979; Straus & Gelles, 1990)

介紹: CTS結集多項家庭解決衝突的方法,在美國普遍用來量度家庭暴力的情況。最新改良的版本共有三十九項,組成五個變項: 談判、心理攻擊、身體攻擊、性侵犯和身體損傷。

回頂端

5. 家人關係形容詞清單pdf

來源: Adjective Checklist (Friedman & Goldstein, 1993)

介紹: 這是一個形容與其他家庭成員態度和關係的自我報告。它共有20個形容詞,包括10個正面的形容詞(如: 善良、友好)和10個較為負面的形容詞(如: 粗魯、懶惰)。家長會對這些形容詞評分兩次,首先就自己對學童的態度作評分,繼而再就學童對自己的態度作第二次評分。

回頂端

6. 家庭問卷pdf

來源: Family Questionnaire (Wiedemann et al., 2002)

介紹: 家庭問卷原用來量度精神病患者與其他家人之間可能存在的溝通問題。為了評估學生的家庭氣氛,我們將原問卷加以修改。原來的量表包括兩個分量表: 敵對/臨界 (Hostile/Critical) 和情緒過度投入 (Emotional Over-involvement)。在此研究中,我們只使用了情緒過度投入分量表,包括十項 0 至 4 分的題目(從不、很少、有時和經常),如「我傾向為了他而忽略了自己。」

回頂端

7. 子女自我透露問卷(版權所限,未能轉載)

來源: Child Disclosure (Stattin & Kerr, 2000)

介紹: 此問卷評估學童是否傾向自發地告訴父母自己的行為,此問卷有學童及家長版本,但本研究只使用家長版本。問卷包含題目如「得到你的批准才可以於平日晚上外出」、「把有關他/她在空餘時間所做的事當作秘密不告訴你」等,家長評分為1分(從不)至5分(經常),分數愈高,表示學童愈願意自發地告訴父母自己的行為。

回頂端

8. 父母教養方式與類別問卷pdf

來源: Parenting Styles and Dimensions Questionnaire (PSDQ; Robinson et al., 2001)

介紹: 此問卷用於研究父母的養育方式,簡短版共有32條題目,量度七種養育方式,包括連繫 (Connection)、自主性 (Autonomy) 、規制 (Regulation) 、口頭敵意 (Verbal Hostility) 、肢體脅迫 (Physical Coercion) 、無理懲罰 (Non-reasoning/Punitive) 和放縱 (Indulgence),題目如「我能回應孩子的感受及需要」、「對孩子爆發怒氣」等等。 家長以1分(從不)至5分(總是)評價自己各種管教行為的常用程度。

回頂端

9. 社會問題解決量表(修訂版;版權所限,未能轉載)

來源: Social Problem Solving Inventory-Revised (SPSI-R; D’Zurilla, Nezu, & Maydeu-Olivares, 1996; Siu & Shek, 2005)

介紹: 社會問題解決量表(修訂版)是一個有52條題目,研究個人解決問題的量表。當中包括一些較正面的分量表,例如: 「實證問題導向」、「合理解決問題」,和較負面的分量表,例如: 「負面問題導向」、「衝動/粗心風格」、「逃避風格」。我們選出其中兩個分量表: 「負面問題導向」和「衝動/粗心大意風格」,合共20條題目。家長對於不同的解決問題方式,以5分制(完全不適合、有點不適合、有點適合、非常適合、完全一致)給予自己不同的評分。

回頂端

10. 過分競爭態度量表pdf

來源: Hypercompetitive Attitudes Scale (HAS; Rockman et al., 1990)

介紹: 父母對競爭的態度很可能與兒童攻擊行為有關。過分競爭為不惜一切代價競爭,以作為維持或加強自我價值的手段(Horney, 1937; 引用自Ryckman, 1990)。量表共有26條題目以評估不恰當的競爭傾向,如「我不能接受輸掉一場爭論」和「失敗或者輸掉一場比賽,令我覺得自己沒有用」。家長以5分(完全不符合、有點符合、一般、很符合和完全符合)回答各項。

回頂端

11. Conners家長問卷(版權所限,未能轉載)

來源: Conners' Parent Rating Scale - Revised(S) (CPRS-R:S; Conners, 1997)

介紹: 此問卷以家長的角度評估學童的問題行為、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的情況。27項題目分為4個分量表,包括「對抗性」(Oppositional,如「與大人爭辯」)、「認知問題」(Cognitive Problems,如「不能完成習作」)、「過度活躍」(Hyperactivity,如「經常蓄勢待發或表現『急衝風』」)及「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AD/HD,如「注意力短暫」)。

回頂端

12. 行為障礙/對立違抗性障礙問卷(版權所限,未能轉載)

來源: Conduct Disorder/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Scale (COD; Raine, n.d.)

介紹: 這問卷提供了對DSM-IV中有關對立違抗性障礙 (Oppositional Deviant Disorder)和行為障礙 (Conduct Disorder),兩種與青少年有關的障礙作快速診斷。 家長在此量表中報告他們的孩子是否有違規的行為,如「故意激怒人」,或更嚴重的行為問題,如「欺負或威脅他人」、「偷東西」等等。

回頂端

13. 一般朋輩問題量表(版權所限,未能轉載)

來源: General Peer Problem Scale (McCloskey & Stuewig, 2001)

介紹: 此量表共有4條題目去評估子女與朋輩發生衝突的情況,如「經常被戲弄」。除有助了解學童被欺凌的情況外,也可跟學生的自我評分作比較,以評估家長對子女朋輩關係的了解。評分由0分「不適合」、1分「頗適合」,至2分「非常適合」。

回頂端

14. 自我效能感問卷-家長職責(版權所限,未能轉載)

來源: Self-Efficacy for Parent Tasks Index (SEPTI; Coleman & Karraker, 2000)

介紹:由家長自我評估作為家長的自我效能感,此問卷包含3個分量表: 「紀律」(Discipline,如「我感到困難去決定適當的規則,讓子女遵守」)、成就(Achievement,如「對於子女的學業,我給予足夠的協助」),及「教養」(Nurturance,如「在給予子女情緒支援方面,我能達到自己的期望」)。家長因應自己的情況作出評分,由1分「極度不同意」至6分「極度同意」,分數愈高,代表家長對管教子女的自我效能感愈高。

回頂端

15. 凱斯勒心理困擾量表pdf

來源: 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 (K-10; Kessler et. al., 2003)

介紹: 這是一個簡單的心理壓力量表,給家長作抑鬱和焦慮症狀的自我評估。K10涉及十個有關情緒狀態的問題(例如: 無故感到疲倦,緊張)。 家長以1至5分(總是、經常、有時、很少和從不)來回答問題。

回頂端

© 2019 香港城市大學 有教無「戾」校園欺「零」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