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五项目获"产学研1+计划"资助 促进高质量科研成果产业化
为推动本地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和商品化,政府去年10月推出「产学研1+计划」,於早前公布的首轮评审结果中,香港城市大学(城大)共有五个科研项目获拨款资助,涵盖生物医学丶材料科学丶大数据丶能源及环境等领域,反映城大有效促进高质量研究和创新,推动大学的世界级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创造商业及社会价值。
「产学研1+计划」旨在释放本港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和商品化的潜力,促进「官产学研」合作。创新科技署早前公布评审结果及举办签署仪式,计划首轮共接获94份申请,当中24个大学项目获得资助,金额总值超过10亿港元。计划限於教资会资助的八间本地大学申请,城大今次获拨款的项目数量,与另一所本地大学同样排名第二。
涵盖生物医学及材料科学领域
城大校长梅彦昌教授祝贺所有获得拨款的城大团队,指他们取得的重要成就,印证城大追求创新和卓越,致力透过开创性教学和研究培育人才。城大会继续全力支持及推动创新科技的发展,以一系列具影响力的项目,矢志为香港社会以至全球作出贡献。
计划资助的五个科研项目之中,城大杨建文讲座教授(生物医学)杨梦甦教授领导的「基於微流控技术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平台及其在癌症早期筛查和精准监测中的应用」,致力开发第四代循环肿瘤细胞(CTC,即肿瘤脱落并进入血液的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平台,以及适合CTC下游分析的配套基因与蛋白检测试剂盒,以满足癌症预防丶诊断和治疗等临床需求。
另一项目为城大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陈福荣教授领导的「脉冲空心锥扫描与透射一体化电子显微镜的商业化计划」,目标是实现显微镜电子源与研究样本产生「零作用」,利用脉冲电子源减少对研究样本造成的辐射损伤,加上空心锥照明技术的图像对比度是传统明场图像的四倍,以开发出一款紧凑型扫描与透射一体化电子显微镜,并建立大规模生产线。
为全球减碳开创崭新方案
在能源及环境方面,由城大李兆基讲座教授(材料科学)任广禹教授领导的「新一代可印刷式高效光伏的批量化生产」项目,锐意开发新一代可印刷式丶稳定丶高效及低成本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并可广泛应用於建筑一体化光伏丶农业光伏丶物联网元件的电源供给等场景,并计划在香港搭建年产量20兆瓦的试验生产线,为能源可持续发展开拓新道路。
至於由城大能源及环境学院曹之胤教授领导的「气候革命:用於实现绿色社区的新一代辐射制冷全方位解决方案」,则专注於研发被动辐射制冷技术。团队自2021年起在城大HK Tech 300计划培育下,成立初创「创冷科技」(i2Cool),并开发用於屋顶及墙壁的被动辐射制冷涂层。此次项目把被动辐射制冷技术延展至陶瓷丶路面材料及热管理纺织品的三项产品研发,以助建筑结构丶道路以至个人降温,减少空调使用,为全球减碳作出贡献。人降溫,減少空調使用,為全球減碳作出貢獻。
HK Tech 300持续推动科研转化落地
另外,城大商学院资讯系统学系马建教授早於2007年起,带领团队研发协同创新网络平台「科研之友」,连接政府资助机构丶大学丶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交换论文与专利等公开资讯。团队成立的初创「创新城」亦获HK Tech 300天使基金培育支持。建基於现有成果,马教授获批拨款研发「集成科研知识图谱和大语言模型的联邦学习技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知识共创。
身兼城大高级副校长(创新及企业)的杨梦甦教授表示,城大一直致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他说:「城大透过HK Tech 300至今已培育超过700间初创公司及团队,并有超过90家公私营机构成为策略合作夥伴丶共同投资夥伴和支持机构,期望在『产学研1+计划』的支持下,进一步加速大学的科研成果商品化,为社会带来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