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善和

城大榮譽院士
城大基金榮譽副會長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周善和喜見獲獎的法律學院學生取得豐碩的學習成果。
周善和獲城大頒授榮譽院士銜。
城大將校園其中一間課室命名為「周善和課室」及裝上牌匾,以表彰周善和對大學的支持。

周善和對教育及慈善事業抱有熱忱,深深影響著眾多學子。她堅信「知識改變命運」,積極協助因環境限制而無法接受教育的孩子,並支持德才兼備的學生實現理想,她無私奉獻的心令人敬佩。

周善和生於四川,童年時罹患小兒麻痺症,及後為維持生計而開始工作,錯過了上學的機會。在八十年代,不諳粵語的她毅然來到香港當家傭和酒樓幫工,發現這城市機遇處處,努力耕耘的人必有收穫。周善和憑藉其刻苦勤奮的精神,從學習製衣技術、開設工廠、以至經營紡織外貿生意,逐步建立自己的事業,期間曾因知識匱乏遇過各種大小挫折,當時她已深切體會到教育的重要性,更因此立志在未來自身經濟環境改善後貢獻教育事業。

周善和在事業有成後未有餘暇重拾書本,於是將自己的積蓄投放在教育支援上,除了彌補年幼時錯過接受教育的遺憾,亦可以回饋社會。她在2014年成立教育信託基金,又先後在香港大學及清華大學設立獎學金,在鼓勵學生追求卓越之餘,同時培育優秀人才、服務社會。周善和亦特別關注家境清貧的學生,認為教育能夠改變他們的命運,因此她亦曾在井岡山捐資50萬元籌辦中學,致力幫助當地孩子改善生活及學習環境。

後來,周善和與城大建立連繫,從中她深刻感受到城大對教育的熱情與抱負,並認同城大重視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理念,於是決定慷慨捐款支持城大發展。她通過開設永續基金成立「法律學院周善和獎學金」,旨在嘉許品學兼優的法律學院傑出本科生,及培育未來的法律界領袖。周善和說:「法治對社會的文明進步和穩定發展極其重要,我期望獲獎學生能夠善用法律知識,為社會安定作出貢獻。」這項獎學金除了為學生提供經濟支援,亦賦予他們追尋夢想的力量。

周善和現為城大基金的榮譽副會長,於2024年獲城大頒授榮譽院士銜,以表彰她為大學及社會服務並促進其發展的傑出貢獻。此外,城大將校園其中一間課室命名為「周善和課室」,又在課室內裝上刻有「善心滿載 和諧共融」的牌匾,勉勵同學將善心推及社會大眾。與此同時,周善和將城大列入她的平安囑書受益單位,並向親友推介城大的永續基金計劃,藉以延續她培育下一代的熱忱。

在周善和眼中,自己所獲的成就是源於社會的培養,因此她秉承「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透過實際行動回報社會。她表示:「作為一名普通的婦女,我最大的願望是能夠盡個人綿力推動教育事業及社會發展,並希望能夠鼓勵更多香港人效法,將所獲得的知識與資源轉化為貢獻社會的力量。」展望未來,周善和將繼續懷著感恩的心作育英才,讓下一代更能看到未來的各種可能性。

按此了解更多城大Heroes系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