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式慶

城大榮譽院士
城大般哥展覽館諮詢委員會主席
香港文化節創辦人
中華國術總會理事長
華光海運執行董事長

知行合一

在般哥展覽館舉行的「威武奢華:跨文化禮儀兵器藝術展」展示趙式慶熱心保育文化的成果。
無論是遠足、游泳、在野外漫遊還是在西佰利亞騎馬馳騁,趙式慶總能從大自然中獲取靈感與心靈上的平衡。
趙式慶喜歡通過在大自然的共享體驗與不同族群交流文化傳統保育知識,並推動富意義的聯繫。

趙式慶對文化抱有遠見,並勇於在商業上創新,其人生觀巧妙地融合哲學、商業和文化保育的理念。他是香港城市大學(城大)般哥展覽館諮詢委員會主席,熱衷於結合藝術、科技和教育,藉此保存武術、傳統節慶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在文化遺產活化方面的貢獻為他贏得文化保育意見領袖的地位。

在英國杜倫大學攻讀哲學的歷練,讓趙式慶建構出一套能整體貫通美學、倫理及政治的思想根基,而這種思考方法一直指引著他以跨領域方式為文化不斷進行保育至以創新。

趙式慶對保育文化的熱誠,源自他25年前首次接觸到中國東北地區瀕臨消亡的鄂倫春游獵文化。其後,當他在2008年回到香港時,感受到本地傳統武術所面臨的挑戰,便開始提倡記錄和保護傳統武術文化,並列入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他與政府機構、博物館及學術機構建立夥伴關係,更於2012年開始與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展開長期合作,通過3D動態捕捉技術逐一記錄武術的技術和套路,從而保存相關的具體知識。經過多年努力,雙方的協作項目已擴展至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育上,例如客家舞麒麟和傳統節慶。

趙式慶深信,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多管齊下,其中包括改變公眾的固有思維、自身對長期承諾的承擔,還有與學術界的協作行動。他表示:「起初,許多人並不認同武術是一種文化遺產;時至今日,我相信我們已經取得重大進展。」對於與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合作能夠證實研究與科技有助保存及活化傳統,趙式慶深感欣慰。

作為般哥展覽館諮詢委員會主席,趙式慶致力為展覽館建立創新與協作樞紐的地位。他表示:「城大在利用數碼科技保存文化方面走在最前,與此同時展覽館匯聚了大學多方面的資源,成功推動結合藝術、科技和文化保育歷史的『新博物館學』的發展。」

趙式慶對香港作為文化樞紐的角色充滿信心。他特別提到香港豐富的傳統文化,例如廟會、龍舟競渡、舞獅、舞麒麟等。對他來說,這些傳統不僅是文化遺風,更是香港人賴以表達其多元身份的一種方式。

趙式慶對文化保育的熱忱,凸顯了保護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至後代的重要性。他與城大合作,將數碼技術應用於本地多種文化傳統的保育工作,例如客家舞麒麟——一種出現於農曆新年、生日、婚禮等場合的傳統表演藝術。通過結合傳統風俗與現代技術,他的努力不僅讓這些獨特的文化表現形式得以延續和發揚,也加深了本地和海外對香港豐富文化遺產的認識和欣賞。

儘管工作繁忙,趙式慶仍會從大自然中尋找靈感。無論是在香港遠足、暢泳,還是在內蒙古野營,他都十分珍視這些通過沉浸於大自然澄明心境、重拾平靜的體驗。他說:「對我來說,大自然是最佳的『充電』方式。」

強調知行合一的「通備」武學哲理一直指引著趙式慶的事業發展路向。他說:「知識必需經過透徹理解從而內化成自己的第二直覺。」這個理念既塑造他在商業運作和文化保育上的觀點,亦教曉他如何在抽象思考與實際行動之間尋求平衡。

他寄語城大學生:「應思考如何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為社會創造價值。不論是有志於開創事業還是保育傳統,都應以帶來正面的影響為目標。」

按此了解更多城大Heroes系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