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参观展览,请按此登记。

 
banner_01.jpg
mobilebanner.jpg
序言

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唐墓壁画埋藏地下千年,上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被发掘面世,其出土数量和保存状况令人叹为观止,再现了唐代社会生活、文化交流、民族交融等方面的盛世风采,蕴含着自强不息、讲信修睦、开放包容等中国传统思想理念,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香港洛士文基金合作在香港城市大学举办“盛世壁藏——唐代壁画文化特展”线上展。展览选取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唐墓壁画中的精品之作,通过数字技术和线上导赏展示宏大的都城长安、积极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化交流和巧手良医的壁画保护修复工作,全面讲述壁画及其背后的故事,展现了大唐盛世“余韵犹在,喧嚣不远”的时空氛围。期待通过这次展览,让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交织,使新的文化内涵通过古老的壁画语言得以阐释。希望青年朋友们可以欣赏到唐代不同时期壁画展现出的多样风采,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者、守护者和传承者。

导论:盛唐的地下美术馆
(署名:联合策展人梁冠文)

壁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两千多年前中国人便开始在墓室里绘制壁画。到唐代,这门艺术不论在规模或绘画技巧上都到达了颠峰,只可惜一直与墓主藏身在暗室之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进行科学考古发掘唐代葬墓壁画开始,一批堪比美术馆藏品的唐墓壁画才重见天日,令人们大开眼界,目眩神迷。

唐代自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期间,国力达到顶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竞尚奢靡,带动了厚葬的风气,唐太宗营建昭陵,开创了依山为陵的建筑形制先例,埋葬唐高宗和他的皇后武则天的乾陵便建于距西安八十多公里的乾县梁山之上,附近的皇亲贵戚陪葬墓,墓内藏有大量壁画,绘于墓道、甬道以及墓室的四壁和顶部。

唐代盛行事死如事生观念,相信死亡只是另一种开始,陵墓的建造寄托着生者对死者最殷切的期望——生前的种种美好生活,将会在另一个世界延续,因此唐人一般将墓室当作家宅来经营,即所谓“墓为真宅”。墓内的长斜坡墓道,多重天井过洞甬道和前后墓室,象征着墓主生前的豪华宫殿中的重重院落和生活居室,而墓内壁画的内容通常取材自现实生活,包括墓主享有的等级待遇、日常消闲娱乐、甚至追求的理想等等。

在著名的云冈石窟、敦煌石窟和龙门石窟等佛教名胜中,亦又数量众多,具有崇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壁画,然而几乎无一例外与宗教内容有关。唐代陵墓壁画的价值在于它题材的多元化,广泛涉及唐代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至于绘制于各种建筑物上的壁画又由于年代久远,湮没人间或毁于战火人祸,当今片瓦不存,唯独藏身于墓穴的壁画得以幸免于难,保留唐代的第一手资料,让我们得以直观当时图像式历史场景,更可与其他文字记录一并参详,互相引证。

是次展览的策展理念,是务求引领参观者进入大唐的氛围,除了原创巨型壁画及动画,交代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大都会长安城外,亦交代了唐代宫殿及唐陵的位置。建筑设计团队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利用投影技术,将分开揭取的壁画重新整合,恢复原貌,一气呵成地呈现唐墓壁画的恢宏气势。

我们期望在光影之间,衬托着对大唐想象的原创音乐,引领参观者再窥盛世风华;并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壁画,作动画处理,让人物景物跃动眼前。然而我们不只是将壁画动起来,更欲深究当中的细节,令参观者真正读懂壁画中的意蕴。我们有幸获得内地和香港的专家学者组成顾问团,提供专业导赏,并在展览期间,分别就不同的主题举行线上专题演讲。在此谨向提供举世无双的唐陵壁画(数码文档)及详细解说的主办机构,以及参与重构历史现场的专家及创作团队,致以最深的谢忱!

来!让我们穿越盛唐,走进这所地下美术馆,享受一趟赏心悦目的旅程。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国家文物局
陕西省文物局
香港洛士文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