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掌數碼港 促科技融入社區

鄭松岩博士


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及人工智能實驗室於去年開幕,標示香港人工智能發展邁向新里程。圖為鄭松岩博士(右二)出席開幕典禮。

English Version

  • 香港城市大學電腦科學理學碩士
  • 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香港銳意發展為世界級智慧城市,本地科創支柱數碼港匯聚超過2,200間創科企業,成為關鍵角色。數碼港行政總裁鄭松岩博士,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城大)電腦科學系,從事資訊創科業逾30年,由銀行軟件開發崗位晉升至首席信息官,見證並推動香港數碼科技的躍進,正期望藉新角色實現「科技為民所用」的理想。

身兼香港電腦學會會長的鄭松岩,早在香港未有「IT人」之際,已為銀行開發創新軟件,被視為創科先鋒。他憶述,成長階段電腦尚未普及,大學主修電腦科學全賴雙親的遠見。「八十年代以電子業最興旺,我也一度視為就業選擇;直至升讀大學,他們建議我報讀剛興起的電腦科學,令我改變了想法。」


推動金融數字化 打破技術天花板

鄭松岩坦言,當時對電腦行業的未來仍有疑慮,亦兼修電子工程學科,想不到他後來讀軟件設計卻愈讀愈起勁,畢業後因緣際會加入銀行的電腦中心,踏出創科旅程的第一步。

「銀行有許多不同部門,包括前台營銷、中後台管理、會計、人力資源等,我當時重點從事軟件開發,以至推展電腦化,務必理解各部門所需,並不時留意新的軟件設計技術,讓用戶更容易操作。」他指出,有賴管理層支持,當時已經創造了許多成功的「第一次」,有感個人技術觸及一定高度,單靠閱讀電腦書並不足夠,為此決定攻讀電腦科學理學碩士。經比較不同院校的課程內容後,城大以多個學習領域甚具前瞻性佔優,加上九龍塘校園交通方便,逐成為開展進修之路的重要一步,也為日後報讀碩士及博士課程打下基礎。


城大務實兼前瞻 活用所學促創新

時為九十年代末,鄭松岩闡述,互聯網興起不久,大家仍採用最基本的電腦技術。但城大課程不僅務實,有助在專業領域活學活用,更涵蓋若干在當時極為創新的技術,如分散式資料庫系統(Distributed Database)等,還有涉及Signals & Systems等電子通訊層面的學科,擴闊學生視野,令他的專業有所提升,也因掌握更多新技術而增強信心。其中,他運用所學包括Distributed Database、Multi-thread Design等協助開發軟件,亦善用Data Warehouse概念為銀行企業建設專屬數據庫,整合不同部門的數據處理系統;進而在2015年在本地銀行首創「指靜脈認證」,方便習慣到櫃檯處理賬戶事務的長者,毋須擔心忘記密碼或皮膚乾燥影響指紋辨識。

「在城大進修加強了我的技術背景,助我鞏固專業發展根基,對金融科技、大數據、AI(人工智能)及雲端等新技術的了解較別人快很多,往往可早著先機。」他續稱,隨著在銀行繼續晉升,也更堅定其持續深造的決心,及後相繼修畢EMBA(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和公共管理碩士,使他加深了解商業運作,與銀行各個部門建立更好的溝通;同時認識政府制定政策的整體構思和目標,對創科發展的視野亦由業界擴展至社會環境,期望做到科技為民所用,以創科提升民生素質。


科技惠民作用大 提攜創科新一代

提到去年肩負起為數碼港領航的重任,鄭松岩表示,此前數年在銀行集團統籌數字化轉型,自身經驗與創科專業背景,適用於幫助各個有此需要的行業,讓更多市民受益,也切合他投身創科領域一貫以來的信念——「高科技要融入社區、融入基層,為民所用,方能發揮最大作用」。

「數碼港作為香港數碼科技樞紐及人工智能加速器,我期望引領數碼港建設人工智能生態,培育更多成功的創業公司,並引入內地及海外優質的科技企業,釋放新質生產力,達致改善本地民生及提升數字經濟效益的目標。」隨著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於去年啟用,數碼港第五期亦最快於年內完成,不同企業機構的入駐洽談已經全速展開,相信日後數碼港的數碼科技及人工智能生態發展更趨蓬勃。

他形容數碼科技和人工智能是未來數十年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動力,投身相關行業前途無限,故寄語創科新一代,應謹記持續學習、保持創科熱情、不怕吃虧,以及了解企業業務和運作,化身兼具數碼科技及商業知識的複合型人才,方能將科技應用發揮出最佳效果。


(出版日期:2025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