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信息模擬(BIM)技術廣泛應用於香港的大型建築工程,QickGenerate共同創辦人黃奔瞄準創業機遇,通過申請母校香港城市大學 (城大)「HK Tech 300」創新創業計劃,成功開發AI實時立體建模技術,為提升施工安全與效率作出貢獻。
投身創業行列的黃奔,最近被亞洲金融雜誌(Asia Business Outlook)選為十大傑出年輕創業家及封面人物,創科成就獲媒體肯定。他直言,自己是一個實用主義者,擅長數理科目,所以當年能如願入讀城大的電機工程學系,想不到這段大學旅程遠超預期。「除了代表大學參與程式設計比賽外,最難忘是前往航空公司實習一年,實地學習項目管理技巧,認識企業營運模式。」
適值城大開設了「CityU Apps Lab」(城大應用程式實驗室),以鼓勵學生參與開發智能資訊器材的應用程式。黃奔直言,航空公司的實習經歷助他獲電機工程學系的張澤松教授鼓勵加入CityU Apps Lab團隊,嘗試與校外機構、企業合作設計應用程式,收穫良多。
「我們的合作對象主要是非牟利機構與中小企,對技術研發各具需求。」他補充,很多公司前來尋求大學合作,大多是天馬行空的想法,黃奔需要和團隊一起按企業要求研發,計算成本效益,才能為企業減少資源浪費。
因早在大學已參與企業研發項目,黃奔於2016年畢業後不久,便與多位城大同學共同成立顧問公司,主要引用AI(人工智能)技術為保險公司和金融機構等企業客戶構思自動化解決方案,如設計NLP系統自動執行客戶支援服務等。該公司營運逾一年多後遇上疫情,企業自動化需求較前增加,直至2022年皆處於業務上升期。
其後黃奔遇上另一個由BIM技術發展帶來的新機遇。他闡述,鑑於政府頒令由2018年起所有預算達三千萬港元以上的主要基本工程項目,在設計和建造都必須採用BIM技術,並鼓勵私人工程項目跟隨。他在機緣巧合下認識從事建造業的夥伴,也銳意尋求技術支援。雙方一拍即合,經申請城大「HK Tech 300」創新創業計劃,成為其種子及天使基金團隊,獲得過百萬資助,成功研發AI實時立體建模技術。因操作簡單,一般工地師傅經講解已可掌握用法,有助簡化BIM技術相關程序及整合建築工程軟件,使業界可更準確監察工程質量及進度,減少出錯及延誤,「為拓展業務,我們致力將有關技術擴展至物業管理、舊式樓宇維修及翻新等範疇,包括在毋須入屋的情況下,協助受漏水困擾的單位進行檢測,更可提高準確度。」
黃奔透露,公司發展至今業務已拓展至新加坡、越南、印尼等東盟市場,至今仍與城大教授保持緊密合作,不斷提升技術。他寄語城大學弟學妹,就讀大學期間,應爭取機會參與研發項目及比賽,並勇於試錯(trial and error);創業前宜先體驗真實工作環境、了解實際營運,「預設發展目標,若營運兩年仍無起色,便要調整;四年尚是如此,也許需思考重新出發,避免更大損失。」
(出版日期:2025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