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擔任前線社工,至去年接任香港青年協會(青協)總幹事,徐小曼皆全情投入推動青年發展。為深化專業知識並提升輔導及管理成效,她早在香港城市大學(城大)開辦社會科學碩士(輔導學)課程時,已成為首批學生,藉此擴闊視野及思維,為擔當領導崗位奠定穩固根基。
回顧大學選科鎖定社工系,畢業後即投身青少年服務至今,徐小曼憶述,一切源於小時候的義工經歷。「當時尚未盛行生涯規劃,成長年代對職業的認知僅來自電視節目。初中期間,有同學邀請我參與由青少年中心舉辦的義工活動,為前來借還玩具的兒童進行登記,印象最深刻是首次接觸到社工行業,有感這個幫助有需要人士的職業很有使命感,讓正待尋找升學方向的我找到理想目標。」
如願踏上社工之路,徐小曼指出,就讀大學期間的兩次實習範疇皆與青少年成長相關,畢業後加入大專院校擔任學生事務處輔導員,為對學業、成長乃至未來感到迷惘的大專生,提供所需建議及支援。「選擇投身青少年工作,建基於自身當時經歷青春期及升學階段未幾,即使每人的成長軌跡不盡相同,亦自覺能較易體會青年在成長過程中面對的困難及憂慮。我期望以個人成長經驗結合社工專業,陪伴他們走出因困惑和不安而造成的桎梏。」
其後轉投青協,徐小曼稱,任職於這間聚焦於青年發展的機構,從站於輔導最前線的輔導熱線開始,已為她帶來很大滿足感和挑戰。「最難忘是沙士期間全港學校停課,惟網上平台未及今天普及,學生留在家中難免感覺苦悶,面對各種成長難題的一群,對輔導熱線服務的需求更是大幅提升。我們的服務時間由每日12小時增至16小時,各部門的同事均前來增援,仍在前線的我兼任編制更表之餘亦需安撫同事情緒,最終順利跨越考驗。這段非一般的經歷讓我們累積不少寶貴經驗,在作出因時制宜的調整後,部分更適用於新冠疫情期間出現的突發情況,使我們更有信心應對新挑戰。」
隨著社會問題愈見複雜,徐小曼直言,有感輔導方式應當不斷推陳出新,促使她於2005年重投大學校園,藉深造與時並進。「適值城大開辦全新的輔導學碩士課程,課程內容別具特色,與行業最新趨勢接軌;上課時間也較為彈性,尤其適合輪班制社工就讀,正符合我的興趣和需要。」
「這個課程帶給我思維上的衝擊,打破許多約定俗成的傳統框架,如輔導不一定要坐下來對話,甚至沒有既定形式;與來自不同界別的同學交流討論,亦開拓了我的視野與思考模式。」徐小曼續說,另一學習成果來自主題為評估輔導熱線成效的碩士論文,在論文導師陳偉文先生循循善誘的指導下,助她釐清疑問,找到正確方向,成功將結集人物訪問內容進行分析,再作出全面的定性研究及總結,有助評估熱線輔導的成效並加以跟進。畢業後,徐小曼與城大仍保持緊密聯繫,除了曾重返母校分享前線經驗外,亦與城大黃成榮教授合作進行防止犯罪的項目,現亦正與輔導學碩士課程主任馮麗姝教授進行有關中學生網絡欺凌的企劃,冀加強大學研究及前線青年服務之間的協作,達至相輔相成。
攜同前線經驗晉身青協領導層,徐小曼表示,置身決策崗位,深明要從不同層面繼續推動青年發展,必須通過多管齊下,包括積極推行公眾教育、加強與政府部門及不同機構、企業的合作,確保為青少年提供多元支援及配套,讓他們的身心社靈在成長階段達致健康發展後,更能在就業路上找到自身價值和創造力,成家立業,貢獻社會。
她又寄語有志投身社會服務的新一代,不妨先由義工踏出第一步,了解社會服務的性質和所需知識,再作入職決定。展望未來,徐小曼冀繼續帶領青協團隊推動服務創新,透過擴大青年參與、促進全人健康、聚焦數碼轉型,以及為社會培育未來人才而出力。尤其明年即將舉辦的全運會,將爭取讓青少年成為義工,助拓闊眼界及提升地區參與度。
(出版日期:2024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