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ting in the Dark, Reading in Secret

Product Name in original language
地下寫作和秘密閱讀
Author / Editor
HKD108.00
In stock
Add to Wish List
古代中國秦始皇「焚書坑儒」、中世紀羅馬教廷編製的《禁書目錄》、近代德國納粹的焚書儀式,無不揭示了自由寫作和閱讀是得來不易的。

寫作史、閱讀史、出版史,是文化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書籍的命運,無疑標誌着社會文明的存在。在封閉社會中,當權者對作家言論和寫作高度控制,只為禁錮人的思想,維持國家秩序穩定。然而,一些知識分子不顧自身性命,轉移地下寫作,秘密出版「薩米亞特」,繼續揭露真相。

「薩米亞特」,俄語的意思是「自發性刊物」,指蘇聯及東歐時代被禁出版,並秘密以手抄本、打字稿和油印稿形式於地下流傳,或偷運至國外出版的著作的代稱。在蘇聯的政治高壓下,「薩米亞特」湧現而出,小說《齊瓦哥醫生》就是於蘇聯被禁,輾轉偷運至國外出版的名著,作者更於出版翌年獲授諾貝爾文學獎,然而,更多的被鎮壓的作家和詩人的作品,根本無法面世。

本書從書籍審查制度說起,揭示權力與自由的衝突,並介紹著名的「薩米亞特」著作,訴說知識分子的命運,反映曾經有過的黑暗出版歷史。二十世紀是寫作和出版的死亡世紀,時人應牢記於心,珍惜來之不易的自由。
ISBN
978-962-937-401-3
Pub. Date
Jun 19, 2019
Weight
0.35kg
Paperback
295 pages
Dimension
130 x 185 mm
去秋,香港城大出版社的朱國斌先生和陳明慧女士過訪。席間,話及人文知識分子的批判性,朱先生深表贊同。 及後,他邀我為社裏組織一套隨筆叢書,我便欣然應允了。 隨筆是我喜歡的文體。「筆」,是一種斷片式記錄,大約相當於姚鼐《古文辭類纂》中說的「雜記」,國外有人稱作摘記式短文。至於「隨」,放任無羈,所指無疑是一種自由的形態。隨筆的定義簡單明白,就是自由的記錄。沒有自由,便沒有隨筆。可以想見,隨筆是不安分的,嘗試的,探索的,總是置身邊緣。所謂「先鋒」,其實也是邊緣。隨 筆不喜停駐於某一場域,卻喜深入交叉的小徑,其間榛楛弗剪,卻又沒有巴洛克式的那種繁複而華美的風格,而接近數學般的明晰。所以,雖然有作家用於記敍日常生活,如蘭姆 (Charles Lamb),如阿索林(José Martínez Ruiz),但是更多的還是藉以承載思想,像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 帕斯卡爾(Pascal Quignard)、培根( Francis Bacon)、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薇依( Simone Weil)、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等等,直到魯迅,都是大家所熟知的隨筆型作家。

這裏的幾位作者,多年來一直從事嚴肅的寫作,隨筆是常用的形式之一。其中,邵燕祥和王得后是內地著名的雜文家,被譽為魯迅的「傳人」。邵燕祥給集子起名《奧斯維 辛之後》,取意於思想家阿多諾著名的警句,肯定寫作的道義感。他認為,法西斯並不只是意味着極端民族主義,而且 意味着專制獨裁、思想禁錮,意味着屠殺、戰爭、毀滅和死亡。因此,它也就不只限於德國、意大利,不限於20世紀, 而是切切實實地延續並威脅到21 世紀全人類的命運。作者強烈呼籲「反法西斯」者以此為鑑,他希望作為一個口號,不至於在代際傳遞間中斷。王得后的《刀客有道》返回中土, 直接取材於周遭的社會現實。說市民,說師友,說自己,全書似乎沒有一個集中的主題,字裏行間,卻無處不響應着同一的脈搏,就是新與舊的鬥爭。就連魯迅,在書中也非「過氣」的人物,而以其獨有的姿態,參與到實際的變革中來。趙園和錢滿素同為學院中人,隨筆的材料多來自各自的專業,態度卻並非純學術,沒有絲毫陳腐的學究氣息。趙園的集子就叫《讀人》,很大篇幅述及中國皇權專制時代中魏晉與明清兩個最黑暗的時段,且及於當代「文革」,特別注重具有中國特色的家族倫理與文化心態,可謂洞悉幽微。而錢 滿素的《覺醒之後》,則致力於政治社會制度的描畫,橫看成嶺,側看成峰,全方位展現一個偉大的民主國家的形象。 筱敏別具心眼,讓《灰燼與記憶》重燃火焰。所涉神話、傳說、歷史,人物和事件,包括閱讀種種,充滿隱喻,在人性道德的最高意義上,閃爍着詩意的光輝。把這樣幾個集子合到一起,古今中外都有了。

在叢書中,我加入了自己的一個集子,寫的是另類文化史:《地下寫作和秘密閱讀》。卑之無甚高論,唯書中保存的一點文化壓制的故實,或許還有一瞥的價值。

叢書作者的敍事各有不同,但是所關切的,都是人的生存境遇。人首先是個人,為自己而生存:安全地生存,自由地生存,有尊嚴地生存。事實上,如此合理的生存,卻不斷遭到合法性暴力的摧殘和國家神話的誆騙。正是基於共同的理念和認識,所以,納粹德國、沙俄和蘇聯,那些「中午的黑暗」,會成為叢書反覆述說的內容。作者都是有「歷史癖」的人,用魯迅的話說,是有「記性」的人。他們記住,而且要大家也記住,記住那許許多多的犧牲者、不幸者、被湮沒者,記住黑暗是從哪裏開始的,人們憑藉什麼樣的力量去驅逐它,直至一次次曙光重現。

歷史學家一再強調說,應當重視歷史經驗與現實問題的關聯。唯有歷史,才能給我們目下的行動提供重要的依據;而且唯有它,才能為我們走向未來提供必要的想像力。所有的光榮與夢想,崛起與覆亡,都已在過往的時日裏作出分明的昭示。因此,每一回顧,都將使我們在意識到重負的同時,增進對於人類自由、民主、正義與進步的信心。出版社提議給叢書命名,我到底取了一個沒有名字的名字,叫「隨筆六種」。心想,猶如原木製作的家具,本色便好。 是為序。

2018,戊戌年大年初一夜 林賢治

人類出版史上沉重的一頁

盜版與地下印刷

迫害與寫作

關於歐洲的三本書

夜讀抄 —《論小丑》

薩米亞特 —蘇聯東歐的地下出版物

書報審查與秘密閱讀

西方的眼光,東方的故事 —讀美國小說《最後的手稿》

既監獄,何必「天鵝絨」 —介紹米克洛什.哈拉茲蒂著《天鵝絨監獄》

傳媒帝國的打造及其終結 —介紹《莫斯科的黃金時代》

見證:一個人的鬥爭史—關於《曼德施塔姆夫人回憶錄》

索爾仁尼琴和他的陰影

赫塔.米勒:帶手絹的作家

被禁錮的頭腦

後奧斯維辛寫作

存在的見證

讀顧準

且說灰皮書

後記

林賢治,詩人,學者,花城出版社編審,廣東陽江人。著有詩集《駱駝和星》、《夢想或憂傷》;散文隨筆集《平民的信使》、《曠代的憂傷》、《孤獨的異邦人》、《火與廢墟》;評論集《胡風集團案:20世紀中國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記》、《自製的海圖》、 《五四之魂》、《時代與文學的肖像》、《一個人的愛與死》、《午夜的幽光》、《紙上的聲音》、《夜聽潮集》;文學史著作《中國新詩五十年》、《中國散文五十年》;政治學著作《革命尋思錄》;自選集《娜拉:出走後歸來》、《沉思與反抗》;傳記《人間魯迅》、《魯迅的最後十年》、《漂泊者蕭紅》;訪談錄《呼喊與耳語之間》等著作四十餘種。主編叢書叢刊多種。最新著作包括《巴金:浮沉一百年》,並策劃主編「五四運動百周年回顧」叢書。

作者訪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T97wlicR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