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ching and Making Films

Product Name in original language
看電影與拍電影
Author / Editor
HKD120.00
In stock
Add to Wish List
看電影容易,看懂一部電影卻需要慢慢咀嚼細味。電影以講故事為主,講甚麼樣的故事,悲歡離合,離不開身處的社會。觀眾從電影看社會,拍電影的,也需要關懷社會,了解社會, 洞悉人生,才能拍出感動人心的作品。觀眾能夠感動,其實就是因為電影將人生寫得透徹入微,讓看的人有共鳴。

不同人對同一部電影的理解不盡相同。導演趙崇基看了四十年電影,拍了二十年電影,也在學院教電影,對他而言,無論電影藝術如何改變,都離不開技巧、社會、人生這三種元素。此書是他的電影筆記,分為三部分,以電影語言中的三個景別:特寫、中景及全景,透過一篇篇的短文,談電影中的技巧,說電影中的社會,講電影中的人生。

拍電影的人不僅對電影本身有一定的自覺和敏銳度,也需要更細微地觀察周遭環境和人事物。正是通過這些發現與探索的過程,才能為電影帶來豐富的題材。作者希望以專業電影人的視角,將自己多年來看電影、拍電影、教電影的一些心得和感想與讀者分享,也期望有興趣於電影行業發展的有志之士、就讀相關學科的學生,以及一眾愛電影的讀者,能從本書中有所得著。

*現於亞馬遜中國有售
ISBN
978-962-937-315-3
Pub. Date
Jun 1, 2017
Weight
0.3kg
Paperback
176 pages
Dimension
170 x 230 mm
看電影與拍電影,當然是兩回事。

喜歡看電影的,不一定喜歡拍電影,也不一定會拍電影,正如好的影評人,未必是好導演。我在電視台的昔日好友,一個徹頭徹尾的電影發燒友,看盡天下好片,本身就是一個電影圖書館,除了藏片豐富,對每部電影資料,倒背如流。他也曾經立志做導演,在電視台幹活,過了一陣子,發覺不是那回事,終於回歸發燒友行列,然後從事電影其他工作,成就更高。
拍電影與教電影,也是兩回事。

電影導演很少是碩士博士,因為大家都知道,做導演不是寫論文,光懂理論,不談實踐,不可能成為好導演。同樣道理,一個身經百戰的電影導演,也不一定懂得教電影,因為電影大師跟電影老師,沒有任何因果關係。我甚至聽過一些有心有力的導演說,導演是沒法教的,學做導演,去片場吧!

從中學開始,我就喜歡看電影了,也是因為喜歡,立志做導演。我相信絕大部分導演都跟我一樣喜歡看電影,曉得欣賞電影,也是做導演的第一步。學拍電影,不能不看電影。
不知不覺,看了四十年電影,拍了二十年電影,可是,之前從來沒有想過去教電影。機緣巧合,竟也在學院教了好幾個年頭。不知道學生從我身上學到甚麼,我的最大得著,就是從學生身上,知道今日的年輕人在想甚麼,教學相長。

一個好導演,當然不能單靠在課堂上成就過來。我能夠做的,不過是將我看過的好電影,學過的理論,實踐過的經驗,好好地跟年青人分享。這本書,也是我多年來看電影、拍電影、教電影的一些心得與感想,愛電影的讀者,如果從中有所得著,就是城大出版社與我的最大功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