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萊全稱“汶萊達魯薩蘭國”,位於加里曼丹島西北部,離赤道約400公里。北瀕南中國海,另外三面被馬來西亞沙撈越州包圍,分隔為互不相連的兩部分。
汶萊自古為酋長統治。14世紀伊斯蘭教傳入之後,汶萊逐漸興起,並建立了蘇丹國,在15、16世紀達到鼎盛時期。五世蘇丹時,汶萊蘇丹國的勢力範圍曾擴展到印尼的加里曼丹島和菲律賓的呂宋島。17世紀後,西方殖民主義者先後入侵,蘇丹國逐漸衰弱,領土也相繼失去。1841年,蘇丹國屬下的沙撈越落入英國人布魯克手中。1888年,汶萊淪為英國保護國。1941-1945年,汶萊曾一度被日本佔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投降,英國又恢復對汶萊的控制。1959年,汶萊與英國簽訂憲法協議,汶萊第一部成文憲法誕生。根據該憲法,汶萊收回部分內部自治權,但國防、內部安全和外交事務仍由英國管理。1971年,汶萊與英國重新簽約,汶萊恢復全部內部自治權,國防和外交事務繼續由英國負責。1984年1月1日,汶萊宣佈獨立,收回全部內外主權。因此,汶萊只是一個獨立剛20年的年輕國家。
汶萊原來是一個經濟上貧窮落後的小國,1929年白拉奕區詩里亞鎮發現石油後,汶萊的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60至70年代後,相繼發現更大儲量的海上油田和天然氣,汶萊逐步成為一個富有的國家。但油氣是非再生資源,為扭轉經濟過分依賴油氣的偏頗狀況,促進工、農業發展,汶萊政府提出加快經濟多元化步伐,使汶萊經濟開始發生結構性變化。非油氣產業的比重有所上升,近年來,建築業發展較快,成為僅次於油氣工業的重要產業。服裝業也有較大發展,已成為繼油氣業之後的第二大出口收入來源。
利用本國秀麗的自然風光及獨特景點開發旅遊,增加外匯收入,也是汶萊實現經濟多元化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現有的景點中,有“世紀性宮殿”之稱的努魯爾‧伊曼皇宮;有爍爍閃光的清真寺;有被譽為“東方威尼斯”的水村;有與美國迪斯尼樂園相媲美的傑魯東遊樂場。近年來,汶萊在淡布隆森林保護區內建立了國家級森林公園,在保護森林資源、纖塵不染的街道,設計精美的民房,謙和有禮的人民,無不使人折服。這裡真是一個“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