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ughts on our Roles and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ies as Lawyers

Product Name in original language
我們法律人:法學演講錄
Author / Editor
HKD168.00
In stock
Add to Wish List
對於探索者而言,面對著的前方也許仍是漆黑一團,但是,他們能夠得到最好的獎賞,就是當回首背後,他們看到的已經是一個燈光燦爛的世界!

賀衛方


中國改革開放已歷四十年,經濟發展與法治建設一直是其中的主題。如今,中國經濟實力已獲廣泛承認,但法治以及憲政之進展卻步履維艱,挑戰重重。

雖然文明悠久而燦爛,但中國的古老治理模式中卻存在着種種阻卻法治實現的因素,君主的專橫權力難以得到制度性的限制。隨着近代西學東漸,法治方面面臨着外來事物與本土文化之間的衝突與調適的大課題。

作為當今中國最知名的法學家和公共知識分子,本書作者賀衛方多年來致力於在大學、司法機關以及其他場合向公眾解讀憲政與法治的基本原理,推進法治建設,尤其是憲政與司法改革,也力倡法律教育中法律人思維方式的樹立。本書正是過去二十餘年賀衛方主要演講的結集。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作者的專業思考,他如何把知識、價值和智慧融於一體,那種彷彿置身其中的現場感,從而理解一個法律人的真實處境和心路歷程。
ISBN
978-962-937-424-2
Pub. Date
Oct 19, 2019
Weight
1kg
Paperback
484 pages
Dimension
145 x 210 mm
這個時代對法律人的希冀和挑戰

這是我過去近二十年來部分演講的彙集。自己很幸運,這些年裏,有機會在不同大學、律師協會、法院、檢察院、學界或民間的論壇甚至電視(如鳳凰衛視的「世紀大講堂」)等場合發表演講,主題也相當廣泛。一些機構對演講做了錄音整理,積累下來,小有規模。某些演講曾經發表在刊物上,也有些收入到坊間見得到的不同演講集裏,諸如暢銷一時的《在北大聽講座》系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的《中國大學人文啟思錄》以及《百年大學演講精華》(中國檔案出版社,2012)等。另外——跟我們這個時代科技發展緊密關聯——還有不少演講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多年來,出版界的一些朋友熱情地建議我把演講稿整理一下,彙集出版,於是,就有了這樣的一個演講集。在此我要感謝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朱國斌教授的美意,感謝那些邀請我演講的機構和朋友,感謝每一次演講的聽眾。

集子裏收錄演講的主題基本上屬法學領域,顯示了自己這些年來的關注重點,那就是司法改革、法律職業化、法律教育、憲政以及死刑問題。阿拉伯諺語所謂「一個人像他所處的時代,勝過像其父親」,這些演講的內容可以反射出,我們這個時代對法律人所表達的希冀和提出的挑戰,以及一個法律人從專業角度作出的回應。三十多年中國改革開放,中心目標之一便是法治和憲政建設。人們的權利意識在覺醒,立法在一部一部地頒行,政治話語在逐漸吸收法律和權利因素,大眾傳媒尤其網絡上,物權法、孫志剛案、重慶的「打黑除惡」都會激發空前熱烈的討論,從前屬政治事項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地變作法律問題,需要法學中人作出解說。伴隨着潮起潮落,有越來越多的法律學人和法律實務家不斷發出聲音,採取相應的行動,以回應社會的需求。與此同時,法律界的聲音本身也構成了社會行動的一種動力來源。

在演講的場合,我們對於社會的聲息似乎有着格外親切的體驗。對於演講主題,舉辦機構往往會依據一些熱點事項或聽眾的興趣提出要求;演講過程中,聽眾的眼神、掌聲、笑聲和歎息,可以由此感受時代的脈動;當然,一般演講之後聽眾提問和評論,更是清晰地顯示了人們的對特定問題的期望或者失望。自己深感欣慰的,經常有聽眾在事後表達他們的感受。每次演講之後,我都喜歡在網上搜索一下相關的評論,在可能的情況下還會作出進一步的回應。這些延伸到講堂之外的討論,具有現場對話難以替代的價值,因為那大多是經過更多反思後的意見,給我更多的啟發和警醒。

我把集子裏的演講粗略地分為四輯,各五講,第一輯的五篇主要側重法律與法學的方法論,第二輯是跟憲政有關的五講,第三輯則是涉及司法制度與司法改革的五講。另外,尚有篇幅不大的五次演講收入進來作為第四輯。

在整理這些演講稿的過程中,我常常回憶演講現場的那些感人場景。撫今思昔,也愈發覺得我們今天這個時代與古典中國之間的差異。在沒有大學的時代裏,中國大抵上是一個不存在公共演講的國家。皇帝的命令只是通過詔書發佈,宰相以及各級官員也不必競選而入仕,科舉考試只是書面進行,從來也沒有組織過演講大賽,公共決策的過程沒有近代以來西方式的議會辯論。在2002年發表的一篇小文章裏,我把中西方之間演講與辯論傳統的巨大差異視為導致文明走向不同路徑的重要原因之一。遙想從雅典到羅馬,從高爾吉亞(Gorgias)、伯利克里(Pericles)到西塞羅(Cicero),追溯西方近代民主制度以及法治的發育歷史,我們可以說,沒有面向公眾的演講和辯論,就沒有民主,也不可能有法治。在本書收入的演講裏,我也多次表達過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意識到這一點,自己對演講以及辯論本身也有了更多的熱情,雖然我們這裏還沒有真正的政治演講或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