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Distinctive Profession—Thirty-four Lectures on Social Work
Product Name in original language
社工:不一樣的專業—社會工作34講
HKD168.00
In stock
1997年香港社工註冊制度設立,社工邁向專業化發展後,其專業性質普遍被社會大眾與其他專業看齊,然而社會工作的本質及特性皆印證社工是個不一樣的專業。社工是一門非常「重情」的工作,注重從「人的需要」去提供服務,講求信念及價值觀。要傳承社工專業,也唯有有心人才能做到。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甘炳光任教社會工作三十四年,桃李滿門,於2023年榮休,對社工專業有獨特的見解,本書凝聚了其人生逾半歲月的教學經驗與心得,可說是他教學生涯的「結業作品」。
本書內容取材於作者的教學課堂,作者從多角度詳細分析社會工作的本質,幫助讀者釐清對社會工作的一些誤解,並包含大量詳盡可行的教學與督導方法,是本地鮮有的一本由社工學者系統地總結和分享個人教學及實踐經驗的專書,尤其適合社會工作學生及在職社工作實際訓練的參考材料。
本書內容取材於作者的教學課堂,作者從多角度詳細分析社會工作的本質,幫助讀者釐清對社會工作的一些誤解,並包含大量詳盡可行的教學與督導方法,是本地鮮有的一本由社工學者系統地總結和分享個人教學及實踐經驗的專書,尤其適合社會工作學生及在職社工作實際訓練的參考材料。
ISBN
978-962-937-666-6
Pub. Date
Jul 19, 2023
Weight
1kg
Paperback
458 pages
Dimension
170 x
230 mm
Subjects
作者序
2023年是我在香港城市大學從事社工教學的第34年,亦是我退休之年。在臨近退休之際,我希望出版一本介紹社會工作的專書,一來作為34周年教學生涯的紀念,二來也為給予自己一份從教學崗位退下來的「結業作品」,期望透過這書總結我三十多年來的社工教學心得,與讀者分享我對社工的看法,以及有系統地整理和傳承個人累積的社工學說。
我出版這書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有感本地缺少一本由社工學者系統地總結和分享個人對社工獨特見解的專書,冀本書能夠補足及豐富這方面的社工教學文獻。本書的讀者對象為有志從事社會工作的學生、在職的社會工作者,以及有興趣認識社會工作的其他社會人士,透過分享我從事社會工作及社工教學多年的經驗和心得,我希望能夠幫助讀者更全面及深入地了解社會工作,讓讀者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社會工作的本質和在本地實踐的特色,並增添有關認識社工的本地教材,以配合學院的教學需要。
本書從多角度介紹何謂社會工作,幫助讀者釐清對社會工作的一些誤解,反思社會工作的本質,從而加深讀者對社會工作的認識。為了紀念我34年的教學生涯,全書包含34章,每章內容取材自我曾在社工教學課堂,與學生和在職社工專業培訓時經常分享的重要概念、信念和實務智慧。其中部分更是我個人始創的獨特見解,以及最能夠給予社工學生和前線社工在學習和實踐社會工作中有用的提醒和幫助。本書並不是一本介紹社工理論與方法的專門書籍,而是着重與讀者交流我對社會工作的個人見解和看法,以我個人獨特和批判的角度去探討社會工作所要包含的重要概念,所要堅守的重要信念,以及在社工專業實踐上需要留意的重要課題。全書概括地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討社工的本質、目標和角色,釐清一些對社工的誤解(第1–5講);第二部分享社工重視的價值觀、信念和個人質素(第6–14講);第三部分介紹社工的介入方法和模式(第15–30講),最後第四部分總結我三十多年來所運用的獨特社工教學方法(第31–34講)。
在撰寫這書的過程中,讓我對社工專業的本質有更深入的反思。相對於其他專業,社工是一個不一樣的專業,無論在價值觀、信念、目標、功能、涉及的層面、對服務對象的看法、介入方法、扮演的角色和專業訓練的方法等各方面都有其獨特之處。在此我誠意鼓勵社工學生和在職社工,認真地了解社工的本質和辨識社工專業的特性,而社工業界亦要警醒不要因循地跟隨其他專業發展的軌跡,需要因應社工的獨特性去探索和開拓社工專業的發展路向,以回應急劇轉變的社會所帶來的挑戰。我期望本書的分享能夠引發更多同業探討社工的本質和特性,令更多人支持和推動社工專業的獨特發展。
本書得以出版,實有賴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和協助。萬分感謝本地、內地、台灣、澳門及加拿大專家學者,以及香港社工專業團體代表為本書撰寫推介短文,包括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周燕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陶兆銘教授、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社工碩士課程主任關志健博士、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崔永康教授、香港明愛專上學院湯羅鳳賢社會科學院院長徐明心教授、復旦大學MSW教育指導中心主任顧東輝教授、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陳怡伃副教授、澳門理工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梁啟賢博士、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署理系主任殷妙仲教授、社會工作者註冊局(2022–2025)主席伍銳明博士、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會長張志偉先生,及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會長林靜雯教授。由於本書集中總結和分享我對社工的看法和見解,書中內容肯定未能涵蓋讀者想要知道的有關社會工作的知識和內容,若有任何未盡完善的地方,唯望讀者包涵和見諒。
我也要衷心感謝過去34年在課堂內與我一起經歷的所有社工學生、參加由我主講的在職專業培訓講座的社工,以及曾接觸的服務對象。在教與學的互動和交流中,你們實在給予了我不少啟發,令我獲益良多,讓我非常享受教學相長的培訓工作,更鞏固了我的社工信念。你們對我教學的回應、支持、鼓勵和鞭策,不斷提醒我要堅持社工的教學理念。回顧34年的社工教學生涯,我慶幸在不少人的幫助和支持下,自己一直認真、盡責、專業地看待和推行每一次教學活動,堅守以「學生為本」的原則,不只擔任一個大學老師,更提醒自己要做一個有「社工樣式」的老師,努力學習把社工元素注入教學當中,盡一己之力令社工教學不致在大學教育急劇轉變的洪流中偏離社工精神。
最後,更要誠心感謝這麼多年來在我身邊的太太和兩位女兒。有她們體貼的相伴和照料,溫馨的支持和體諒,令我能全心全意投入社工教學工作,為我堅守社工教學信念注入不少力量。
驀然回首,我十分感恩自己可以一直情繫社工專業,為促進社工教學而無負此生,更作為一位專業社工和社工老師而感到自豪。願以此書獻給緊守教學崗位的社工老師,願彼此互勉,一起努力去實踐和堅持「教我所信,行我所教」的社工教學理念。
甘炳光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
副教授
我出版這書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有感本地缺少一本由社工學者系統地總結和分享個人對社工獨特見解的專書,冀本書能夠補足及豐富這方面的社工教學文獻。本書的讀者對象為有志從事社會工作的學生、在職的社會工作者,以及有興趣認識社會工作的其他社會人士,透過分享我從事社會工作及社工教學多年的經驗和心得,我希望能夠幫助讀者更全面及深入地了解社會工作,讓讀者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社會工作的本質和在本地實踐的特色,並增添有關認識社工的本地教材,以配合學院的教學需要。
本書從多角度介紹何謂社會工作,幫助讀者釐清對社會工作的一些誤解,反思社會工作的本質,從而加深讀者對社會工作的認識。為了紀念我34年的教學生涯,全書包含34章,每章內容取材自我曾在社工教學課堂,與學生和在職社工專業培訓時經常分享的重要概念、信念和實務智慧。其中部分更是我個人始創的獨特見解,以及最能夠給予社工學生和前線社工在學習和實踐社會工作中有用的提醒和幫助。本書並不是一本介紹社工理論與方法的專門書籍,而是着重與讀者交流我對社會工作的個人見解和看法,以我個人獨特和批判的角度去探討社會工作所要包含的重要概念,所要堅守的重要信念,以及在社工專業實踐上需要留意的重要課題。全書概括地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討社工的本質、目標和角色,釐清一些對社工的誤解(第1–5講);第二部分享社工重視的價值觀、信念和個人質素(第6–14講);第三部分介紹社工的介入方法和模式(第15–30講),最後第四部分總結我三十多年來所運用的獨特社工教學方法(第31–34講)。
在撰寫這書的過程中,讓我對社工專業的本質有更深入的反思。相對於其他專業,社工是一個不一樣的專業,無論在價值觀、信念、目標、功能、涉及的層面、對服務對象的看法、介入方法、扮演的角色和專業訓練的方法等各方面都有其獨特之處。在此我誠意鼓勵社工學生和在職社工,認真地了解社工的本質和辨識社工專業的特性,而社工業界亦要警醒不要因循地跟隨其他專業發展的軌跡,需要因應社工的獨特性去探索和開拓社工專業的發展路向,以回應急劇轉變的社會所帶來的挑戰。我期望本書的分享能夠引發更多同業探討社工的本質和特性,令更多人支持和推動社工專業的獨特發展。
本書得以出版,實有賴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和協助。萬分感謝本地、內地、台灣、澳門及加拿大專家學者,以及香港社工專業團體代表為本書撰寫推介短文,包括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周燕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陶兆銘教授、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社工碩士課程主任關志健博士、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崔永康教授、香港明愛專上學院湯羅鳳賢社會科學院院長徐明心教授、復旦大學MSW教育指導中心主任顧東輝教授、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陳怡伃副教授、澳門理工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梁啟賢博士、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署理系主任殷妙仲教授、社會工作者註冊局(2022–2025)主席伍銳明博士、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會長張志偉先生,及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會長林靜雯教授。由於本書集中總結和分享我對社工的看法和見解,書中內容肯定未能涵蓋讀者想要知道的有關社會工作的知識和內容,若有任何未盡完善的地方,唯望讀者包涵和見諒。
我也要衷心感謝過去34年在課堂內與我一起經歷的所有社工學生、參加由我主講的在職專業培訓講座的社工,以及曾接觸的服務對象。在教與學的互動和交流中,你們實在給予了我不少啟發,令我獲益良多,讓我非常享受教學相長的培訓工作,更鞏固了我的社工信念。你們對我教學的回應、支持、鼓勵和鞭策,不斷提醒我要堅持社工的教學理念。回顧34年的社工教學生涯,我慶幸在不少人的幫助和支持下,自己一直認真、盡責、專業地看待和推行每一次教學活動,堅守以「學生為本」的原則,不只擔任一個大學老師,更提醒自己要做一個有「社工樣式」的老師,努力學習把社工元素注入教學當中,盡一己之力令社工教學不致在大學教育急劇轉變的洪流中偏離社工精神。
最後,更要誠心感謝這麼多年來在我身邊的太太和兩位女兒。有她們體貼的相伴和照料,溫馨的支持和體諒,令我能全心全意投入社工教學工作,為我堅守社工教學信念注入不少力量。
驀然回首,我十分感恩自己可以一直情繫社工專業,為促進社工教學而無負此生,更作為一位專業社工和社工老師而感到自豪。願以此書獻給緊守教學崗位的社工老師,願彼此互勉,一起努力去實踐和堅持「教我所信,行我所教」的社工教學理念。
甘炳光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