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邀約我編一套叢書,希望由著名的人文學者來 執筆,反映文、史、哲、藝各個領域的學術研究,最好是呈現長期累積 的研究心得與新知,厚積薄發,深入淺出,讓一般讀者讀得興味盎然。 這一套書要有學術內容,但不是那種教科書式的枯燥羅列,或是充滿了 學術術語與規範的高頭講章。社長與副社長跟我討論了一番,勸我出面 聯繫學界名流,請他們就自己著作中,挑選一些比較通俗而有啟發性的 文章,或說說自己在學術研究上最有開創性的心得,編輯成書,出版一 個系列,以吸引關心人文知識的讀者,並能刺激青年學者,啟導他們在 學術研究的道路上,得到前輩的啟發,追尋有意義的學術方向。
大學出版社出版學術書籍,一般有兩種類別與方向:一是毫無趣味 的入門性教科書,雖然言之有物,卻乾巴巴的,呈現某一學術範疇的全 面知識,主要提供基礎學問給學生,可以作為回答考試的標準答案。另 一類則是學術專題的深入研究,將學者鑽研多年所累積的學術成果撰寫 成專著,解決特定的學術問題,為學術的提升貢獻新知,是專家寫給專 家看的書籍。
出版社想出的這一套叢書系列,是希望我聯絡學界耆宿,說服他 們寫隨筆文章,揭示自己潛泳在學海中的經驗與心得,既要有知識性, 有學術的充實內涵,又要有趣味性,點出探求學術前沿與新知的體會。 其實,這類文章最難寫,先得吃透了整個學術領域的知識範疇,潛泳其間,體會出知識體系的脈絡,然後像葉天士那樣的名醫把脈一樣,知道 學術研究的病灶難點,指出突破的方向與探索的前景。出版社希望的目標,聽起來很有道理,說起來很輕巧,卻是最難以做到的。
現在有許多學術著作,展示了刻苦鑽研的成果,像清朝的考證學 一樣,旁徵博引,把古往今來的相關知識全都引述了一通,類似編了本 某一專題的註解大全,最後才說出幾頁自己的研究心得。有些論述長篇 累牘,往往沒有什麼新意,只讓我們看到作者皓首窮經的辛苦耕耘,卻 不一定有什麼收穫。這樣的研究專著,看來是為了學術職場的升等,寫 給學術考核的專家們看的。精深難懂的研究專著,有其出版的必要,因 為它總是長期學術耕耘的成果,功不唐捐,甚至有可能是可以傳世的巨 作,要經過好幾代學者的分析才能體會其中的奧義。但是,一般而言, 大量的學術專著也只是顯示了作者的努力,讓學術同行認可其專家的地 位,是給少數研究者看的。有他不多,沒他不少,對學術的發展與知識 的傳播,似乎無關緊要。一般的知識精英,對學術有興趣,是想知道研 究領域出現了真知灼見,能夠啟動深刻的人文思考,並不想知道某一專 題研究的過程與細節,就好像人們都對科學研究的成果感到興趣,卻不 肯待在實驗室裏,跟着科學家長年累月觀察實驗的過程。所以,出一套 叢書,請學術名家就他們畢生研究的經驗,以隨筆的形式,總結一下心 得,則是大家都喜聞樂見的。
The Thought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History
Product Name in original language
悠悠我思
HKD108.00
In stock
細味悠悠文化歷史 源遠流長啟迪我思
中國的五千年文明歷史悠久,我們要如何以古鑑今?地理與歷史又如何影響著時人?
本書作者葛劍雄教授多年來筆耕不輟,遨遊萬裡,尤其醉心研究「歷史時期的地理」─跟歷史學黏合的地理學。本書收錄了他近年撰寫的文章,並分為四個部分:「議古•論今」、「歷史•地理」、「學者•藏書」及「書序•回憶」,以深入淺出的手法和輕鬆的筆調分析中國地理、歷史、文化、人物與現代中國的淵源和關係。除此之外,作者又分享了他對不同學人的感思、研究的心得,以及他作為圖書館館長多年的所見所聞。
「悠悠」,既表達了個人心懷的悠然意遠,也呈現了歷史的綿長與地域的廣袤。本書內容題材廣泛,每篇文章都呈現了一代學人的「思」,讓讀者跨越古今中外,進出於文本與生活,遊走於繁華都會與險峻極地之間,以傳統文化審視當下的中國。
*現於亞馬遜中國有售
中國的五千年文明歷史悠久,我們要如何以古鑑今?地理與歷史又如何影響著時人?
本書作者葛劍雄教授多年來筆耕不輟,遨遊萬裡,尤其醉心研究「歷史時期的地理」─跟歷史學黏合的地理學。本書收錄了他近年撰寫的文章,並分為四個部分:「議古•論今」、「歷史•地理」、「學者•藏書」及「書序•回憶」,以深入淺出的手法和輕鬆的筆調分析中國地理、歷史、文化、人物與現代中國的淵源和關係。除此之外,作者又分享了他對不同學人的感思、研究的心得,以及他作為圖書館館長多年的所見所聞。
「悠悠」,既表達了個人心懷的悠然意遠,也呈現了歷史的綿長與地域的廣袤。本書內容題材廣泛,每篇文章都呈現了一代學人的「思」,讓讀者跨越古今中外,進出於文本與生活,遊走於繁華都會與險峻極地之間,以傳統文化審視當下的中國。
*現於亞馬遜中國有售
ISBN
978-962-937-328-3
Pub. Date
Jul 1, 2017
Weight
0.3kg
Paperback
240 pages
Dimension
140 x
190 mm
Subjects
第一編 議古.論今
厓山之後
如何評價施琅的歷史貢獻
抵抗外敵入侵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
不同文化應該相互理解和欣賞
是什麼導致傳統文化斷裂
存在與影響 —歷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對「一帶一路」 戰略的啟示
人口國策的堅持與調整
傳統文化的現代轉換
移民史研究的精細化和地域化
我對海派文化的幾點看法
釋「小官巨貪」、「清水衙門」
擇校與「學區房」
第二編 歷史.地理
天堂杭州
成都,成「都」?
地名、歷史、文化
被高估的民國學術
紀錄片能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嗎
為什麼要報考歷史專業
第三編 學者.藏書
《周有光百年口述》讀後
懷念侯仁之先生
記憶中的筱蘇(史念海)先生
真正的學者—悼石泉先生
稽山仰止 越水長流—懷念陳橋驛先生
用地圖繪就中國歷史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歷史地圖集》
藏書的歸宿(一)
藏書的歸宿(二)
未建成的施堅雅文庫
圖書館的難題
我為藏書找到了歸宿
第四編 書序.回憶
仰望星空 依託大地 —復旦大學學生會「星空講壇」五周年寄語
七十而思—《我們應有的反思》自序
《行萬裡路》自序
攝影集《三江源.歷史跫音》序言
為南京擬《世說新語》推介
童年生活中的江南「糞土」
乘飛機—當年的夢想與記憶
厓山之後
如何評價施琅的歷史貢獻
抵抗外敵入侵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
不同文化應該相互理解和欣賞
是什麼導致傳統文化斷裂
存在與影響 —歷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對「一帶一路」 戰略的啟示
人口國策的堅持與調整
傳統文化的現代轉換
移民史研究的精細化和地域化
我對海派文化的幾點看法
釋「小官巨貪」、「清水衙門」
擇校與「學區房」
第二編 歷史.地理
天堂杭州
成都,成「都」?
地名、歷史、文化
被高估的民國學術
紀錄片能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嗎
為什麼要報考歷史專業
第三編 學者.藏書
《周有光百年口述》讀後
懷念侯仁之先生
記憶中的筱蘇(史念海)先生
真正的學者—悼石泉先生
稽山仰止 越水長流—懷念陳橋驛先生
用地圖繪就中國歷史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歷史地圖集》
藏書的歸宿(一)
藏書的歸宿(二)
未建成的施堅雅文庫
圖書館的難題
我為藏書找到了歸宿
第四編 書序.回憶
仰望星空 依託大地 —復旦大學學生會「星空講壇」五周年寄語
七十而思—《我們應有的反思》自序
《行萬裡路》自序
攝影集《三江源.歷史跫音》序言
為南京擬《世說新語》推介
童年生活中的江南「糞土」
乘飛機—當年的夢想與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