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hought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History

Product Name in original language
悠悠我思
Author / Editor
HKD108.00
In stock
Add to Wish List
細味悠悠文化歷史 源遠流長啟迪我思

中國的五千年文明歷史悠久,我們要如何以古鑑今?地理與歷史又如何影響著時人?

本書作者葛劍雄教授多年來筆耕不輟,遨遊萬裡,尤其醉心研究「歷史時期的地理」─跟歷史學黏合的地理學。本書收錄了他近年撰寫的文章,並分為四個部分:「議古•論今」、「歷史•地理」、「學者•藏書」及「書序•回憶」,以深入淺出的手法和輕鬆的筆調分析中國地理、歷史、文化、人物與現代中國的淵源和關係。除此之外,作者又分享了他對不同學人的感思、研究的心得,以及他作為圖書館館長多年的所見所聞。

「悠悠」,既表達了個人心懷的悠然意遠,也呈現了歷史的綿長與地域的廣袤。本書內容題材廣泛,每篇文章都呈現了一代學人的「思」,讓讀者跨越古今中外,進出於文本與生活,遊走於繁華都會與險峻極地之間,以傳統文化審視當下的中國。

*現於亞馬遜中國有售
ISBN
978-962-937-328-3
Pub. Date
Jul 1, 2017
Weight
0.3kg
Paperback
240 pages
Dimension
140 x 190 mm
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邀約我編一套叢書,希望由著名的人文學者來 執筆,反映文、史、哲、藝各個領域的學術研究,最好是呈現長期累積 的研究心得與新知,厚積薄發,深入淺出,讓一般讀者讀得興味盎然。 這一套書要有學術內容,但不是那種教科書式的枯燥羅列,或是充滿了 學術術語與規範的高頭講章。社長與副社長跟我討論了一番,勸我出面 聯繫學界名流,請他們就自己著作中,挑選一些比較通俗而有啟發性的 文章,或說說自己在學術研究上最有開創性的心得,編輯成書,出版一 個系列,以吸引關心人文知識的讀者,並能刺激青年學者,啟導他們在 學術研究的道路上,得到前輩的啟發,追尋有意義的學術方向。

大學出版社出版學術書籍,一般有兩種類別與方向:一是毫無趣味 的入門性教科書,雖然言之有物,卻乾巴巴的,呈現某一學術範疇的全 面知識,主要提供基礎學問給學生,可以作為回答考試的標準答案。另 一類則是學術專題的深入研究,將學者鑽研多年所累積的學術成果撰寫 成專著,解決特定的學術問題,為學術的提升貢獻新知,是專家寫給專 家看的書籍。

出版社想出的這一套叢書系列,是希望我聯絡學界耆宿,說服他 們寫隨筆文章,揭示自己潛泳在學海中的經驗與心得,既要有知識性, 有學術的充實內涵,又要有趣味性,點出探求學術前沿與新知的體會。 其實,這類文章最難寫,先得吃透了整個學術領域的知識範疇,潛泳其間,體會出知識體系的脈絡,然後像葉天士那樣的名醫把脈一樣,知道 學術研究的病灶難點,指出突破的方向與探索的前景。出版社希望的目標,聽起來很有道理,說起來很輕巧,卻是最難以做到的。

現在有許多學術著作,展示了刻苦鑽研的成果,像清朝的考證學 一樣,旁徵博引,把古往今來的相關知識全都引述了一通,類似編了本 某一專題的註解大全,最後才說出幾頁自己的研究心得。有些論述長篇 累牘,往往沒有什麼新意,只讓我們看到作者皓首窮經的辛苦耕耘,卻 不一定有什麼收穫。這樣的研究專著,看來是為了學術職場的升等,寫 給學術考核的專家們看的。精深難懂的研究專著,有其出版的必要,因 為它總是長期學術耕耘的成果,功不唐捐,甚至有可能是可以傳世的巨 作,要經過好幾代學者的分析才能體會其中的奧義。但是,一般而言, 大量的學術專著也只是顯示了作者的努力,讓學術同行認可其專家的地 位,是給少數研究者看的。有他不多,沒他不少,對學術的發展與知識 的傳播,似乎無關緊要。一般的知識精英,對學術有興趣,是想知道研 究領域出現了真知灼見,能夠啟動深刻的人文思考,並不想知道某一專 題研究的過程與細節,就好像人們都對科學研究的成果感到興趣,卻不 肯待在實驗室裏,跟着科學家長年累月觀察實驗的過程。所以,出一套 叢書,請學術名家就他們畢生研究的經驗,以隨筆的形式,總結一下心 得,則是大家都喜聞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