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reater Bay Area—Cooperation Strategy and the Future of Hong Kong
香港與澳門、廣東省各城市其實早有合作,但「粵港澳大灣區」突破了傳統的「大珠三角」觀念,強調外向型的「海灣」概念,旨在讓中國「走出去」,成為具有全球經濟領導作用的核心區。從大珠三角走至粵港澳大灣區,香港又應該怎樣發揮所長,掌握這次經濟機遇?
本書邀請了多位熟悉內地與香港制度的專家和學者,從不同角度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方向、合作策略,更提出多種具體的實踐方案,鼓勵香港、澳門及九個廣東省城市摒棄傳統「一時一城一地的得失」的行政區觀念,冀能從單一城市向城市群發展方向轉型。除了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發展規劃外,本書更集中探討香港如何憑藉其在金融、創新科技、制度、專業人才、文化、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優勢,並通過港珠澳大橋、高鐵網絡、香港人工口岸島、河套區創科產業平台等建設,促進各城市的產業合作,藉着這次發展機遇,引領大灣區成為一帶一路的樞紐。
香港與澳門、廣東省各城市其實早有合作,但「粵港澳大灣區」突破了傳統的「大珠三角」觀念,強調外向型的「海灣」概念,旨在讓中國「走出去」,成為具有全球經濟領導作用的核心區。從大珠三角走至粵港澳大灣區,香港又應該怎樣發揮所長,掌握這次經濟機遇?
本書邀請了多位熟悉內地與香港制度的專家和學者,從不同角度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方向、合作策略,更提出多種具體的實踐方案,鼓勵香港、澳門及九個廣東省城市摒棄傳統「一時一城一地的得失」的行政區觀念,冀能從單一城市向城市群發展方向轉型。除了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發展規劃外,本書更集中探討香港如何憑藉其在金融、創新科技、制度、專業人才、文化、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優勢,並通過港珠澳大橋、高鐵網絡、香港人工口岸島、河套區創科產業平台等建設,促進各城市的產業合作,藉着這次發展機遇,引領大灣區成為一帶一路的樞紐。
導論
1. 國家為什麼要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戰略
方 舟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
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戰略規劃
2. 粵港澳大灣區與三大灣區的比較和趕超策略
朱 岩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3. 以「雙轉型」引領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樊 綱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
4. 粵港澳大灣區歷程與前瞻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濟管理學院課題組
5.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空間及產業結構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濟管理學院課題組
6.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世界灣區經濟新高地
譚 剛 深圳市委黨校副校長、教授
申 勇 深圳市委黨校决策諮詢部主任、教授
7. 建立深莞惠國家級新區—構造粵港澳大灣區核心 港深莞惠世界級都市圈
汪 海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產業合作的新機遇和新模式
8. 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業合作創新
朱 岩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9. 香港創新科技領域發展比較分析—基於粵港澳大灣區香港─ 深圳城市群的角度
王事通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助理研究主任
10. 從粵港澳大灣區探討粵港澳旅遊發展的機遇
黃曉琳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助理研究主任
交通的一體化和便利化
11. 粵港澳大灣區時代的三層級鐵路軌道交通系統
朱 岩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12. 轉變觀念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交通一體化發展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濟管理學院課題組
13. 如何把握港珠澳大橋帶來的機遇? —剖析多個政策領域及相關建議
黃曉琳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助理研究主任
共同經濟和生活圈的構建
14. 共建便民利民的粵港澳優質生活圈 —公共服務跨境使用新模式的探索
陳子根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助理總研究主任
王事通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助理研究主任
15. 探討大灣區作為香港青年的未來發展空間
楊 云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粵港澳合作的重點區域平台
16. 河套區可成為深港最國際化的創科產業平台
黃曉琳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助理研究主任
王事通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助理研究主任
17. 把沙頭角建設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特別生活示範區
朱 岩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18. 大嶼山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下的機遇前瞻
張惠霖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研究主任
黃曉琳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助理研究主任
19. 析論前海在大灣區發揮的人才制度創新意義
楊 云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20. 橫琴新區與香港深化合作實施策略及工作建議
龔夏雯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