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eopolitics of Laos: Bandwagoning or Hedging?

Product Name in original language
老撾的地緣政治學:扈從還是避險?
Author / Editor
HKD128.00
In stock
Add to Wish List
過去十多年,大湄公河次區域被視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當中的老撾位處全球最貧窮四分之一的國家之列,近年的經濟年均增長率幾近8%。一般輿論相信,對崛起的中國俯首扈從,貧弱的老撾才得以安定發展。

本書嘗試換另一視角,考察老撾怎樣在中國、美國以至強鄰越南、泰國之間操作避險戰略,以謀求最大的發展空間與自主。在「一帶一路」的大時代裏,連官方媒體都在反思「中國與東盟:誰更依賴誰?」的時候,老撾作為中國從陸路打通東南亞直抵印度洋最重要的樞紐之一,重新理解它的地緣政治戰略,是認真探討新世代東亞地緣政治挑戰的有趣一課。

*現於亞馬遜中國有售
了解老撾的知趣所在

過去十多年,大湄公河次區域一直被視為世界上發展最快(Asian Development Bank, 2017)和東亞一體化速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當中的老撾在過去五年(2011–2015)的本地生產總值平均增幅雖然高達 7.9%,但依然位處全球最貧窮四分之一的國家之列。 一直以來,老撾是東南亞十國當中較少受關注的國家之一,這多少跟長久以來東亞研究受「西方中心觀」主導有關(羅金義,1997):冷戰前後,老撾這個內陸國不像越南、菲律賓等對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有重大的軍事戰略價值;1975年人民革命黨(簡稱民革黨)建政以還,作為社會主義集團中的一名小弟,既沒有什麼獨立外交舉動可言,也不可能像新加坡被視為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典範;可幸,它也沒有像柬埔寨發生過滅絕大屠殺,或者如緬甸以軍人專政去推翻大選結果,禁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等挑戰西方「普世價值」底線的滔天劣行。從西方中心看過來,老撾就是如此的「可有可無」不起眼。

不少論者認為,貧弱小國缺乏結盟條件,被受鷹視狼顧之際要掙扎求生就只能扈從強國(Bandwagoning),以外交上馬首是瞻、內政和國內資源的處置上唯命是從之態,換取生存甚或一些經濟施予(Wright, 1964; Waltz, 1979)。冷戰結束,不少弱國頓失結盟依靠,之後中國崛起,老撾就被想當然耳地理解為扈從中國以求生的一員;尤其是新現實主義論者也著重地緣條件(例如 Schweller, 1997),老撾作為中國的扈從彷彿毫無懸念。於是,多年來新聞媒體都在訴說著中國是老撾經濟不可或缺的關鍵,經濟增長都是由中國驅動; 又有歐洲媒體排列全球 40 個依賴中國的國家,當中最為依賴的頭四位就包括老撾。 近年來因應美國奧巴馬總統的「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戰略,開始有一些關於老撾外交取態不盡一樣的新聞報導,但這些「不盡一樣」又彷彿突如其來,老撾始終是被動而無奈似的。

至於學術文獻方面,細讀之下也許會發現大家都不是從老撾的角度去理解它的選擇,「它」只不過是對東南亞作整體分析時一個沒有主體性的角落,又或者是拉來作粗略類比的例子(Chung, 2009/10; Kang, 2003; Stuart-Fox, 2004)。當大家都認為東南亞諸國在後冷戰和中國崛起時代扈從中國,弱小如老撾怎可能是一個例外?於是,我們沒有認真地去了解老撾半世紀的滄海桑田,不單此忽略了它在這波譎雲詭兵凶戰危的歷史時空下如何不亢不卑地堅持一路走來,也可能錯過了透過探討老撾的故事來反思幾個意義非淺的國際研究議題。

前言     了解老撾的知趣所在
第1章   扈從以外的地緣政治戰略
第2章   冷戰後的中國之於老撾:另一個蘇聯?
第3章   老中關係「一邊倒」?
第4章   老撾與強鄰:消極兩屬還是積極避險?
第5章   小結:地緣政治影子下的經濟轉型
後記     野渡無人舟自橫

羅金義 有關東亞研究的專著和編著包括Nations, National Narratives and Communities in the Asia-Pacific、《盛世邊緣:東亞少數者的政治社會學》、《奇跡之後:東亞世紀的挑戰》、《奇跡背後:解構東亞現代化》等等。曾任香港城市大學亞洲及國際學系副教授,教授東亞及東南亞研究課程近十年。現任香港教育大學大中華研究中心聯席總監,社會科學系副系主任,《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總編輯。 秦偉燊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士(應用社會學)和社會科學碩士(發展研究),曾在香港不同大學參與多個社會研究項目,現任職於香港教育大學。

作者訪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iPNpF8YjSs&list=UULe6FfnRBvxvWzo9gc8s6mQ&index=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