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ding to Youth Crime in Hong Kong:Penal Elitism, Legitimacy and Citizenship

Product Name in original language
給青少年犯事者一個機會:社會回應的演變
Author / Editor
HKD180.00
In stock
Add to Wish List

傳統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主要對象為英美等西方國家,然而,香港的地緣政治與其他西方國家不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和社會應對政策中的意涵亦因而有其獨特之處。

殖民地時期與回歸後,香港社會處理過不同的青少年罪行議題:六七暴動牽涉的青少年罪行,回歸前後提高刑事責任最低年齡的爭議,以至研究多時但毫無寸進的復和司法發展及青少年性罪行等等。從「着重紀律及福利並重」的更生政策發展出刑罰精英管治模式,本書作者透過研究殖民地時期與回歸後政府對上述青少年議題的回應,結合社會及政制研究,並附以訪問、調查數據,揭示回應青少年犯罪的政策背後,不僅是為針對青少年罪行本身,還有樹立管治權威的作用。

作者希望此書能夠作為一個歷史紀錄,探討上世紀六七暴動至 2012 年國民教育事件期間,香港社會和政府在不同年代對青少年犯事的回應手法,並深入研究刑罰精英式管治模式及思維,以反映香港社會的價值、社會環境及政治生態。

ISBN
978-962-937-366-5
Pub. Date
Jun 1, 2018
Weight
0.41kg
Paperback
212 pages
Dimension
140 x 190 mm
鳴謝

此書為英文原書Responding to Youth Crime in Hong Kong: Penal Elitism, Legitimacy and Citizenship的翻譯本。作者衷心感謝出版商Routledge同意並給予作者版權推出這個中文版,Routledge的幫助令到這一切得以成真。另外,這個中文版能夠得以成功,亦要感謝黃澤蒼先生、劉健先生、邱家威先生在翻譯此書時投下了大量的時間和心機。

此中文版的重要性在於其與香港之關聯性。作者希望此書能夠作為一個歷史記錄,尤其是探討60年代的六七暴動至2012年的國民教育事件期間,香港社會和政府對不同年代的青少年罪行的回應和處理手法。其主旨與香港息息相關,因此,作者希望以中文編寫的版本能讓更多香港的讀者接觸其議題及相關論述。

在閱讀此中文版時,需要留意有一些事項。中文版的內容幾乎完全根據英文原書的一字一句翻譯,包括其研究訪問、文獻的引文、理論和學術的用語,並盡量根據兩大原則來翻譯。第一,翻譯盡量保留英文原文的意思和結構;第二,內容盡量以清晰易明的文字表達。由於書中有一些引文,如政府文件,本來已經有相關的正式中文翻譯版本,所以這些部分並沒有被翻譯,而是由其正式中文翻譯版本代替。讀者可根據附屬着該引文的括號分辨。括號內是中文名字的為正式中文翻譯版本,例如:(香港政府 1973);括號內是英文名字的則是根據英文原文翻譯而成,例如:(Gray1991)。由於此書幾乎所有字句都是由英文原文翻譯而成,所以若內文有令人覺得難以理解之處,還望各位讀者見諒。讀者亦可以翻讀英文原書,以了解其最原本的意思。另外,一部分原書中提及的政府統計數字在本書已被更新至現有的最新數字(以2017年年終計)。數字更新與否對本書內容影響並不明顯,此舉的目的只為讓讀者能在閱讀本書時有最新的數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