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wiecim: Then and Now

Product Name in original language
奥斯維辛之後
Author / Editor
HKD108.00
In stock
Add to Wish List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最血腥殘酷的一頁。邵燕祥以納粹希特拉的大肆焚書、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恐怖血洗屠殺和斯大林治下的極權蘇聯為切入,道出法西斯暴政的殘酷,今天讀來仍然驚心動魄。

希特拉、斯大林都已死,但法西斯並不只是極端民族主義,還意味着專制獨裁、思想禁錮、屠殺、戰爭、毀滅和死亡。在恐怖主義、戰爭仍然威脅平民,極權政治思想依舊以不同面貌出現在人間的今天,足證人仍然犯着同樣的錯誤,生活在奧斯維辛之後的我們仍然面對着法西斯的威脅。

很多人想否定歷史真相,當權者尤甚。但歷史都是曾發生過的事實。以史為鑑,該記住的還應記住。
ISBN
978-962-937-396-2
Pub. Date
Jan 1, 2019
Weight
0.45kg
Paperback
342 pages
Dimension
162 x 228 mm
從1985–2005 二十年間所寫112篇國際題材的隨筆中,選出這麼一本讀物,題名《奧斯維辛之後》,是因為德國哲學家狄奧多.阿多諾說過一句話,使我震驚,並久久難忘。

阿多諾說:「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野蠻的。」[1]

奧斯維辛是納粹德國二戰中在波蘭所設的集中營—死亡營之一,它的存在,象徵着人類的大災難。

一場大災難後,人們應該做什麼?阿多諾此語,出之於1949年,奧斯維辛剛剛封閉四度春秋;他必然是想到了,只有做一些什麼與消弭和防止大災難相稱的事情,才能避免未來再出現這樣的厄運。

從1949至今,又是將近七十年過去了,這位給我們敲警鐘的哲人已經不在,但是他這句話留下的聲波,依然震盪在我們心中。

在人類從野蠻向文明跋涉的千萬年途中,多少人為文明付出了勇敢、勤勞、智慧,付出了青春、心血以至生命。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這文明一脈,不戮力保護我們已經達到和保有的文明成果,抗拒一切要把人間拖回野蠻的意向和趨勢呢?

是的,不要忘記,我們生活在奧斯維辛之後,而且無可逃避地面對着奧斯維辛的殘留。

讓我們時時以阿多諾的這句話來互相提醒,也敲打我們自己吧。

2017年12月27日,於北京

邵燕祥


[1] 1 「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野蠻的」,是德國哲學家泰奧多.阿多諾(Theodor Adorno, 1903–1969)語,出自他寫於1949年的〈文化批判與社會〉一文,1951年發表,1955年收入文集《棱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