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from Tang Dynasty

Product Name in original language
行走大唐
Author / Editor
HKD108.00
In stock
Add to Wish List

細讀體悟燦爛文明    行走徜徉大唐盛世

唐代綿歷近三百年,是中國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其歷史、人物、文化、文學作品等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本書以文獻史料為基礎,仔細推敲,析辨疑偽,探尋唐代的真實歷史面貌,並發掘出一些被人忽略了的唐代詩文、人物,以輕鬆淺白的手法分享唐代的文史知識。全書共收錄了52篇文章,分為四編:

窺探大唐─史實的分析與揭示;
翫賞大唐─作品與人物的評析;
守護大唐─文本的辨偽析疑;
推敲大唐─前賢與作者的學術研究。

本書作者是唐代文學研究與古籍整理專家,他整理了多年來的學術研究成果,致力還原一個更逼真、更清晰完整、更立體多維、更具人文關懷的大唐文明。

*現於亞馬遜中國有售

ISBN
978-962-937-329-0
Pub. Date
Jul 1, 2017
Weight
0.35kg
Paperback
304 pages
Dimension
140 x 190 mm
有唐一代,綿歷近三百年,既混一南北,國力強盛,復融通東西,文化多元。其皇室源出邊朔,行事恣肆,不盡守禮法,其臣民更各懷異秉,氣血壯盛,因而得創造燦爛之文化,演繹不尋常之故事,稱雄世界,澤被西亞東瀛,霑溉宋元明清。其餘光遺烈,至今令人追想,誠有以也。


尚君自負笈滬上,至今恰為四十年。初從師習唐宋文學,後感兼顧為難,乃棄宋專唐,期能有所建樹。因早年失學,根柢淺薄,不敢自是,常卑以自持,乃自清理基礎文獻始,凡歷二十餘年,方得漸次增廓堂廡,發為議論。回看走來路,居然亦稍有積累。更因秉師明訓,不敢妄作,廣參前賢,偶有體悟,因尤彰明史源,盡搜文本,析疑辨偽,窮源竟委,論說頗有不同於前賢今哲者,於是形諸著作。凡文獻發掘積累者,則循傳統而彙為專書,先後成《全唐詩補編》、《全唐文補編》、《舊五代史新輯彙證》等書;讀群籍而自成見解者,則寫成論文,結集者亦得五六冊;其餘讀書隨興,形於札記,師友催督,即事成篇,亦漸有所得,陸續有所刊佈。古人品茗談學,請益會友,行篋中常攜自印巾箱本,廣為饋贈,得通聲氣。近年學者多印筆記,正為此遺風。尚君不能免俗,不免為高人譏嘲,亦難辭疚。

本書所收,皆與李唐有關之短篇,凡存文五十二篇,多為近年所寫。寫作緣起不同,莊重者有之,遊戲者亦有之,漫無統攝,更缺理論,惟皆能有感而發,持之有據,言之妥洽。承鄭培凱先生與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諸公不棄,囑拼為一集,因以關涉有唐文史者為主,乃總題曰《行走大唐》。凡分四編。一曰〈窺探大唐〉,凡涉真相分析或揭示者歸之;二曰〈翫賞大唐〉,凡分析作品、評騭人物、展示事實者歸之;三曰〈守護大唐〉,凡涉辨偽析疑者歸之;四曰〈推敲大唐〉,凡涉前賢時哲研究成就之評說、本人學術致力原委者歸之。諸文皆說明最初發表時間及刊佈處,且大多保持發表時面貌。偶有內容重複或體例難劃一處,讀者諒之。

杜牧詩雲:「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澹雲閑今古同。鳥去鳥來山色裏,人歌人哭水聲中。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惆悵無因見範蠡,參差煙樹五湖東。」(〈題宣州開元寺水閣〉)牧之感慨六朝,與今人追懷大唐盛衰,事隔百紀,感同一揆。鳥聲山色,萬物何曾遽變;人歌人哭,讀史催人警醒。如是而已,復何言哉!

是為序。

西元2017年2月28日於復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