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for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Product Name in original language
識小錄
Author / Editor
HKD108.00
In stock
Add to Wish List

文壇軼事以小見大


       點滴思索匯聚成錄


「我試圖『識』大作家之『小』,『識』小作家之不『小』,所謂以『小』見『大』是也。」


本書作者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多年,對多位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史料有深入的研究。全書輯錄了79篇有關現當代文學的文章,除了記述人們熟知的作家如魯迅、周作人、張愛玲、郁達夫、徐志摩、聞一多、巴金、柯靈、宋淇等鮮為人知的軼事及作品外,還發掘了一些被忽略了的文學家及其作品,把他們重新呈現於讀者眼前。


這一點一滴看似微不足道,貫穿在一起卻反映了中國現代文學的面貌,作者通過析述各種文學作品,包括小、散文、詩歌、戲劇、翻譯作品,以及記錄當年文學雜誌、報章副刊、出版社的出版情況等,展示出中國現代文學史多樣和複雜的特點,得對中國現代文學史有興趣的讀者學習。


 

ISBN
978-962-937-393-1
Pub. Date
Jan 1, 2019
Weight
0.35kg
Paperback
252 pages
Dimension
140 x 190 mm
本書是我在香港《明報》副刊「世紀」上每周一篇「識小錄」專欄文字的結集,起訖時間為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初,書名仍定為《識小錄》。全書文字重作修訂,按發表時間先後編排。

這些專欄文字每則千字左右,看似散漫,其實有一條貫穿的主線,即都是寫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作家作品,寫現代文人文事的方方面面,其中有人們熟知的,更有鮮為人知的。我試圖「識」大作家之「小」,識小作家之不「小」,從而揭示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多樣性、豐富性和複雜性,並提供一些可以進一步研究的線索,所謂以「小」見「大」是也。

報刊專欄早已有之,魯迅的名著《阿Q正傳》最初就是在北京《晨報副刊》的「開心話」專欄連載的。1949年之後,專欄文字一度在內地式微,但在香港和台灣卻一直生生不息,爭奇鬥豔。不過,圍繞一個專題,較為長期地撰寫專欄,似並不多見。從這個意義上講,拙作「識小錄」專欄圍繞中國現代文學史這個專題而持續展開,也算是一個嘗試。毋庸諱言,這些千字小文屬於微觀研究的範疇,但沒有微觀,何來宏觀?換言之,微觀不明,宏觀也無法真正建構,令人信服。因此,我樂意為之。

當然,我的努力是否達到了目標,應該請讀者諸君評判。

感謝馬家輝博士邀請我為《明報》撰寫「識小錄」專欄;感謝鄭培凱教授把《識小錄》納入他所主編的「青青子衿系列」;感謝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出版《識小錄》。



陳子善
戊戌歲末於海上梅川書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