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Perspectives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 Divination, Astronomy and Medical Science

Product Name in original language
術數、天文與醫學—中國科技史的新視野
Author / Editor
HKD68.00
In stock
Add to Wish List
本書收載了何丙郁、江曉原、廖育群、韓琦等幾位學者在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演講的內容,他們以嶄新的角度與方法,探索中國科技史。 本書可分為上下兩部分,上篇「術數、天文與醫學」,課題包括從術數角度探究古人心目中的科學、如何利用現代天文學的知識與方法來解決歷史問題、並揭示了中國醫學的傳統與革新。下篇「李約瑟及『中國科學停滯』的問題」,三篇文章均對李約瑟(Joseph Needham) 的研究提出新的反思,讓我們能夠正確評價李約瑟及其貢獻。

*現於亞馬遜中國有售
ISBN
978-962-937-084-8
Pub. Date
Jul 1, 2003
Weight
0.33kg
Paperback
244 pages
Dimension
210 x 273 mm
香港城市大學在 1998 年秋季開創中國文化課程,設置了文化學術講座系列,規定選讀此課程的同學,在一個學期之內,至少要報名參加兩次學術講座,以擴大文化視野。我們延請海內外碩學宿儒,以深入淺出方式,為大學生講授專業研究的成果。進行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向修讀課程的同學做了問卷調查,其中問及同學最感興趣的學術課題,作為邀請講者的參考。也許是因為城市大學以理工為重點,同學的反應以科技史為優先,這就開啟了我們邀請中國科技史專家來校演講的契機。這部《術數、天文與醫學—中國科技史的新視野》就是一些講座經過整理,再由講者親自審閱之後的結集。



我還記得在劍橋李約瑟研究所見到何丙郁教授,並邀請他來校演講的情景。他的謙虛與誠懇,給我極為深刻的印象。我提起十年前在台灣清華大學客座任教時,他剛好也在清華客座,並主持一個中國古代術數研究的研討小組。我只參加過一次,後來因為忙於其他課題,也因為自己數學根柢太差,去了也只是坐在那「鴨子聽雷」,便沒有再去過。他聽我說起往事,笑說,其實那時研討術數,所用到的數學也並不高深,若是我多坐幾次,就會發現麒麟皮下露出的馬腳。趁他說的風趣,哈哈大笑之際,我就提出邀請,請他到城市大學來做深入淺出的講座,好讓我再有機會親聆教誨。



何教授說,他一直懷念著一位老朋友鄭德坤,願意來香港做三次演講,紀念當年切磋問學的老友。我們當然樂於照辦,於是,就有了三場「紀念鄭德坤學術講座」,也就是本書前三章的緣起。何教授的演講十分轟動,不但演講廳座無虛席,另開的直播教室也坐滿了人,連走廊與休息室都站滿了聽眾,從直播的大銀幕上聽他娓娓道出古代術數的奧秘。他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九宮圖與魔方陣〉中,談到鄭德坤曾和他研討過魔方陣問題,並發表論文研究一面明代景德鎮製作的外銷瓷盤。又在討論紫微斗數與奇門遁甲時,回憶鄭教授與他的學術切磋,點點滴滴,都成了鑽研科技史的樂趣。



研究科技史,必須對現代科技有一定的認識,才能釐清古人科技知識的脈絡。何丙郁早期的研究主要在數學、天文及化學方面,近年來專注術數,並將術數中深奧的道理做了清楚的辨析。他認為研究古代術數的發展,有助於我們理解科學革命為什麼沒有在傳統中國產生。他指出,術數的複雜與深奧程度,已使一般人窮於鑽研,而中國傳統文化思維把自然的奧秘與天人合一直接連繫起來,就使得術數研究自成系統,難以突破,至於術數是否迷信,何教授採取一種寬容的態度,認為古人企圖以理性而有系統地認識自然界,並嘗試以人所累積的知識來征服自然,趨吉避凶,也應當算是科學的態度。


中國科技史的新視野
1.   何丙郁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九宮圖與魔方陣
2.   何丙郁 由文化交流產生的「紫微斗數」
3.   何丙郁 談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與「奇門遁甲」
4.   江曉原 武王伐紂與天文歷史年代學
      鈕衛星 
5.   廖育群 中國傳統醫學的「傳統」與「革命」
6.   廖育群 關於中國傳統醫學的一個傳統觀念—醫者意也
7.   廖育群 中醫各科要義概說
 
李約瑟及「中國科技停滯」的問題
8.   江曉原 被中國人誤讀的李約瑟─紀念李約瑟誕辰一百周年
9.   韓琦 李約瑟問題的起源—17至18世紀歐洲人對中國科學的看法及其演變
10. 廖育群 道家思想與養生學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