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月間,我應一位朋友之邀,參加了香港1996年「十大勁歌」的頒獎演唱會。這是我平生第一次參加演唱會,其經歷令我終身難忘。
那天的演唱會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香港歌壇的風雲人物幾乎全都出席了。這當中包括素有「四大天王」之稱的劉德華、黎明、張學友和郭富城之類的男歌手,還有梅豔芳、鄭秀文、莫文尉、陳慧琳之類的女歌手。那天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館內的熱烈氣氛,而不是什麼人唱了什麼歌,得了什麼獎。
我發現,每當一個天王級的歌星登台演唱時,台下的歌迷們就會扯出各種大幅標語,上書其名,或書「我愛你」,「我們永遠支持你」之類的話語。他們一邊歡呼,一邊還手舞螢光棒,為其偶像的演唱助興。其螢光點點,與舞台上的燈光變幻遙相呼應,煞是風景!我還發現,這些歌迷都坐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個很規整的方陣。每當一個歌星登台時,他們就會有規律,有節奏地一排排起落於座位,造成一種波浪起伏的感覺,令人備受感染。令我詫異的是,有一個天王歌星的方陣竟完全由一批「師奶」(中年婦女)歌迷組成,她們在自己偶像出現時,也像其他年輕歌迷那樣盡情地歡呼,揮動螢光棒,並隨大家有節奏地起落於座位。
更令我詫異的是,坐在我後面兩、三米處有一個少女,每當張學友登台時,她就會站立起來,旁若無人地大聲喊叫:「學友,學友,I love you」。而「學友」這兩個字的粵語發音在普通話發音中很像「蠔油」,所以聽到她的大聲喊叫,我都會感到無比滑稽。當張學友注意到她,向我們這邊招手時,我注意到那少個女忽然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這一幕幕情景,都令我驚歎不已。說實話,這樣熱烈的場面我只有在「文革」中才見過。而今再次體驗,我又深切感受到偶像對其崇拜者所產生的強烈的感染力,那真是一種「上刀山,下火海」都在所不辭的巨大衝動。我也再次感受到偶像崇拜的巨大群體效應,那種效應會隨參與人數的增加而成倍增長。
我開始思索:是什麼力量導致人們可以如此狂烈地崇拜一個偶像?是什麼因素使青少年如此熱衷於偶像崇拜?偶像崇拜對青少年的自我成長有什麼積極或消極的影響?特別是看到我背後的那個少女,我不禁讚歎:她那樣旁若無人地高喊「學友, 學友,I love you」,是什麼力量使她在大庭廣眾之下向世人宣告她對張學友的鍾情?又是什麼力量使她一再陶醉於那令他人備感尷尬的時刻?
我開始自問:作為一個心理學家,我能對這一切現象做出什麼解釋?做出什麼研究?或做出什麼樣的引導和幫助。對這些問題,我越想越覺得有必要深入研究,越想越不能專心於舞台上的演唱,越想越感到激動……
My Favorite Idol‧Your Die-hard Fans—The Study of Adolescent Idol Worship (in Chinese)
Product Name in original language
追星與粉絲─青少年偶像崇拜探析
Author / Editor
岳曉東 著
HKD120.00
In stock
大部分成年人都經歷過崇拜偶像甚或「追星」的歲月,理智或狂熱,程度或有差異,但無可否認,偶像崇拜文化是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必要過程。
本書作者從心理學及多個層面探討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分析偶像的特質。過分甚至盲目的崇拜偶像行徑確會對青少年引發不少負面影響,但作為一種特殊的心理行為,「成年人」與其從道德規範的角度來看待,倒不如通過偶像認知榜樣化,引導青少年理智、客觀、實事求是地看待偶像,從中發現自己潛藏的素質。
崇拜偶像並非青少年的專利,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學會理智地「追星」,從崇拜偶像轉變為榜樣學習。作為教育工作者、家長身分的成年人,關心青少年或許並不應單純以高高在上的道德姿態去批判他們的行為。畢竟今天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昨天也曾經歷過青春的歲月。
*現於亞馬遜中國有售
本書作者從心理學及多個層面探討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分析偶像的特質。過分甚至盲目的崇拜偶像行徑確會對青少年引發不少負面影響,但作為一種特殊的心理行為,「成年人」與其從道德規範的角度來看待,倒不如通過偶像認知榜樣化,引導青少年理智、客觀、實事求是地看待偶像,從中發現自己潛藏的素質。
崇拜偶像並非青少年的專利,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學會理智地「追星」,從崇拜偶像轉變為榜樣學習。作為教育工作者、家長身分的成年人,關心青少年或許並不應單純以高高在上的道德姿態去批判他們的行為。畢竟今天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昨天也曾經歷過青春的歲月。
*現於亞馬遜中國有售
ISBN
978-962-937-134-0
Pub. Date
Jul 1, 2007
Weight
0.43kg
Paperback
288 pages
Dimension
152 x
229 mm
Subjects
-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性質探討
-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理論探討
-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差異探討
-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教育方向
-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研究方法
岳曉東
1993年獲美國哈佛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博士學位,同年來香港任教至今。現任香港城市大學心理學副教授,香港心理學會諮詢心理學分會首任主席;香港心理學會副院士、學術委員;香港青年研究會院士;國際華人醫學家心理學家聯合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
Related Titles
-
Youth Empowerment and Volunteerism: Principles, Policies and PracticesEdited by Elaine S. C LIU, Michael J. HOLOSKO, Tit. Wing LOHKD18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