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iz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 The Paradox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Nationalism

Product Name in original language
認同與全球化-當代中國民族主義悖論
Author / Editor
HKD140.00
In stock
Add to Wish List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民族主義情緒不斷高漲,一旦發生某種國際事件,它就會以極端、盲目的形式表現出來。自中國改革開放後,發生了「銀河號事件」、「南斯拉夫炸館事件」、「罷買家樂福」等等;民間長期壓抑,令種種「中國不高興」不自覺地表現出來,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另一方面,民族地區的群體事件,包括西藏「三.一四」和新疆「七.五」,正顯示了種種不穩定因素正在萌芽。


民族主義眾說紛紜,各派專著汗牛充棟。本書分兩部分,首部分以「論文與報告」為題,內容以編者成立之「中歐社會論壇民族主義討論小組」香港討論會的紀錄為基礎。第二部分以「討論與對話」為主,從不同的角度探討民族主義的方方面面;書首還輔以「導讀」,從檢索近代以來關於民族主義研究的不同理論入手,探尋當代中國民族主義的基本特點。


本書聚歐洲與中國海內外專家共同探討於一堂,旨在擴大視野,釐清脈絡,相信能引導讀者思考民族主義背後的文化、政治、宗教、族群等問題。對兩岸四地及海外華人而言,本書有一定的吸引力。本書亦適合大學授課式碩士課程、本科和副學士課程、及高中學生作參考之用。

ISBN
978-962-937-198-2
Pub. Date
Jul 1, 2012
Weight
0.53kg
Paperback
368 pages
Dimension
190 x 235 mm

中國當代民族主義的悖論及其特徵
當初提出在「中歐社會論壇」的大框架下設置一個民族主義問題討論組(workshop)時,主要基於兩個想法:一是「中歐社會論壇」提倡的「社會與社會間的對話」的基本精神—創造一個對話平台,突破狹隘的純學術小圈子,使歐洲和中國社會各界(學界、媒體、政界、業界等)智者賢達有機會坐到一起,面對面就世界與中國的重大共同話題交換意見。二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歐洲是近代民族主義的起源地,曾經是民族主義倡狂肆虐的戰場,但二戰後的歐洲聯合也開闢了超越民族主義的制度空間。今天的歐洲仍然是形形色色

中國當代民族主義的悖論及其特徵
當初提出在「中歐社會論壇」的大框架下設置一個民族主義問題討論組(workshop)時,主要基於兩個想法:一是「中歐社會論壇」提倡的「社會與社會間的對話」的基本精神—創造一個對話平台,突破狹隘的純學術小圈子,使歐洲和中國社會各界(學界、媒體、政界、業界等)智者賢達有機會坐到一起,面對面就世界與中國的重大共同話題交換意見。二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歐洲是近代民族主義的起源地,曾經是民族主義倡狂肆虐的戰場,但二戰後的歐洲聯合也開闢了超越民族主義的制度空間。今天的歐洲仍然是形形色色的民族主義的舞台,歐洲學者專家對民族主義的觀察與分析應該有助於解讀當下中國的民族主義。怎樣為當代中國民族主義定位?如何評估中國民族主義演變前景及其對中國社會發展的阻礙或推進作用?鑒於日益強盛的中國對世界的重大影響,鑒於中國的幅員、文化以及當下政治、社會轉型之不明朗性,聚歐洲與中國海內外專家共同探討於一堂,應能擴大視野,釐清脈絡。
以此為要旨,繼2007年10月在巴黎政治學院舉行第一次民族主義問題討論之後,「中歐社會論壇」、香港理工大學與法蘭西人文科學院聯合於2009年7月20、21日在香港理工大學再次舉辦「民族主義問題」討論組。兩次討論均約請了歐洲與中國各界人士與會。2009年更進一步邀請了歐洲、中國國內以及海外華裔專家及亞太各相關國家代表與會。兩天會議既有熱烈的切磋探討,也不乏激烈智慧的思想交鋒。目前呈現於讀者面前的這本書即是此兩次討論所留下的文字。說是兩次,其實主要是2009年會議的討論記錄和論文。在此基礎上,補充了少量未能出席香港會議但是巴黎會議參與者的論文。這一補充,不僅為本書增添了重要內容,同時也體現了兩次討論會的連續性。鑒於討論會以對話為重心,本書保留了香港討論的原始記錄,以「論文與報告」為題作為本書第一部分,以「討論與對話」為題歸第二部分。大部分論文均是按照會議發言整理而成,少例是與會者特地為本文集所作:如吳國光的「中國民族主義的多重悖論」,程映虹的「種族民族主義批判」,王康的「中國現代民族主義—超級帝國的基石?」。

第一部分 論文與報告
國際比較與民族主義
 1. 國際體系與文化個性─昨天與今天—貝詩萊  
 2. 帝國、城邦、民族─歷史還是未來?—德拉諾瓦  
 3. 中日民族主義之比較─強與弱的逆轉 —阪井臣之助  
 4. 南韓視角下的中國民族主義—李春福
中國模式與民族主義
 5. 近代以來中國的高調民族主義—蕭功秦  
 6. 中國民族主義的多重悖論─歷史的發展與政治的錯位—吳國光  
 7. 當代中國的民族主義—徐友漁  
 8. 愛國主義,還是種族主義?當代中國種族民族主義剖析—程映虹
 9. 台灣的政治認同問題—湯紹成  
中國群眾與民族主義
 10. 二零零八年網絡民族主義的特點—  楊恆均  
 11. 網絡民族主義—熊培雲  
 12. 從澳洲華人的愛國表演看病態民族主義的禍患—馮崇義  
 13. 認同一個「崛起的中國」?  海外中國學生民族主義情緒初探—何曉清  
民族衝突與民族主義
 14. 威權政體語境內的民族衝突— 張博樹  
 15. 中國民族主義如何凝聚少數族裔?—丁偉  
 16. 中國外交中的民族主義問題 —鄭宇碩  
中國民族主義的反思
 17. 中國民族主義悖論— 皮爾卡羅  
 18. 中國現代民族主義─超級帝國的基石?—王康  
 19. 聖經與民族主義—考思阿  

第二部分 討論與對話
理論與語境( 第一組)主持:馮崇義  
中國民族主義的歷史回溯(第二組) 主持:鄭宇碩  
海外華人的中國民族主義(第三組) 主持:楊恆均  
民族主義的比較(第四組) 主持:丁偉  
網絡民族主義(第五組) 主持:何曉清  
民族主義與族群(第六組) 主持:湯紹成  
中歐民族主義比較、展望及建議(第七組) 主持:陳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