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State in China

Product Name in original language
中國的現代國家構造
Author / Editor
HKD598.00
In stock
Add to Wish List
本書創作前後經歷近二十年。全書旨在讓讀者明白中國建構現代國家過程的背景、面對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及發展的前景。本書分為三卷:上卷論及中國現代建國的各種國家形態;中卷重點指出中國的政黨國家理念;下卷主要論述國家形態轉變的規範指向及所面臨的困難。
ISBN
978-962-937-418-1
Pub. Date
Jul 19, 2019
Weight
3.4kg
Hardcover
1928 pages
Dimension
150 x 220 mm
約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全球化 (globalization) 逐步成為公眾和學術討論中一個不可繞開的關鍵詞。從物質形態看,全球化首先是 指資本、貨物與技術的跨境流動,基本上經歷了跨國化、局部國際化及全球化這三個發展階段。然而,全球化的影響穿越了資本等界域, 進入到思想和學術空間。國與國之間政府和人民的頻繁交流,以及互聯網帶來的充分資訊流動,令到各地人們對世界認知的視野更為廣闊,程度更為深厚,甚至在傳統上被認為發展中或欠發達的偏遠落後 地區,人們亦會觀察、思索、追尋社會發展的路徑,希冀能從慣性及舊有的制度和思維中掙脫開來。

全球化令世界當代思潮層出不窮湧現,百家爭鳴、交相輝映,中國情況亦然。世紀之交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之後,中國人文社科學術界和思想界出現了一批有重大學術和社會影響力的學者、思想家,他們出世入世,探討學術,砥礪思想,耕耘專業,發表了一批對學術和思想有突出貢獻、對社會有承擔的時代作品。

傳播知識和交換思想是出版人肩負的神聖使命。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決定出版一套全新的思想性與學術性叢書,旨在推動及實踐引領思潮、激發新思想、喚醒公民意識的使命。

本叢書遂命名為 Civitas / 思想共和國。 Civitas (拉丁文),據羅馬共和末期的哲學家、政治家、雄辯家西塞羅 (Cicero) 的定義,是指由法律統一起來的、由公民 (cives 或 citizens) 組成的社會團體。法律規定公民責任,同時賦予他們權利。比照今天的話語,它描述的就是公民社會。共和國 (Republic) 亦源自拉丁語 res publica ,意思是人民的公共事務。今天,人們使用它來描述一種民主政體。古希臘偉大哲學家柏拉圖曾以共和國為題討論正義問題,並首先討論國家的正義和體制。

本叢書取中文名思想共和國,除表達現代社會是公民社會、每個公民皆具獨立思考和行動能力之意涵之外,也希望能夠匯納百家、交換傳播來自大中華乃至世界各地著名思想家和學者的新觀念、新思維、新理論,一方面擴展讀者的思想維度、引領讀者在自由的思想空間漫遊,另一方面啟迪讀者的思想路徑、平等探究箇中的哲理。

在公民的參與意識和權利意識日漸形成並高漲的今日,不同的價值觀並存於同一個時空之下並不一定帶來矛盾和衝突;多元的社會需要成員之間的自由交流和各抒己見。矛盾與多元最能激發思維震盪, 啟迪思考,與時俱進形成更多新思想。

時代在進步,進步得益於新思想。
做一個有思想的共和國公民。

是為序。

上卷:黨國結構
導論    以黨建國:政黨國家的興起、興盛與走勢
第一章 權力欲求與共和精神:晚清以來中國政體選擇的困境
第二章 政黨、民族與國家:中國政黨國家形態的生成
第三章 政黨、國家與憲法:中國的憲法—憲治分析
第四章 兜底的憲政秩序:從國體論視角切入
第五章 政黨駕馭國家:政黨國家的國家理念與治國定勢
第六章 在組織理論的視野中:論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的關係
第七章 社會的萎縮與重建:在「國家—社會」視角的審視
第八章 拒斥自由主義:一個觀念與行動的交互分析
第九章 在政黨國家與憲政國家之間:胡適的國家認同
第十章 從政黨國家到民族國家:政黨改革與中國政治現代化
第十一章 極權政治研究:從西方到東方的視界轉換
第十二章 迅速發展、陷入停滯與走向崩潰:社會主義國家改革命運的比較分析

中卷:黨治國家
導論    國家理念與政策供給:以黨治國的效度與限度
第一章 矯正型國家哲學與中國模式
第二章 意識形態與改革的政治定位
第三章 意識形態與改革的實用導向
第四章 中國政府體制改革的政治空間
第五章 政府何為:中國政府改革的定位、狀態與類型
第六章 市場列寧主義的「中國奇跡」與米塞斯斷言的反思
第七章 市場巨無霸挑戰政治巨無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政企關係
第八章 典範選擇、領袖偏好與國家發展
第九章 黨權、異地任職與中央控制:地方治理的權力畸變與制度矯正
第十章 從信訪制度看非民主體制下國家治理資訊的傳遞機制
第十一章 財政監督與政府執行力:對《利馬宣言》的擴展性解讀
第十二章 疲態社會的暴力危害與民主救治
第十三章 在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激勵之間:中國國家治理的激勵機制分析
第十四章 舉國體制、超大型項目與國家的均衡治理

下卷:憲政轉型
導論    在「國家—社會」理論視野中的憲政中國
第一章 重回現代共和軌道:中國的現代國家建構及其結構轉型
第二章 歐洲憲政的擴展意義:美國、日本與中國的比較
第三章 全球化、民族性與自由主義的普適性
第四章 在兩種憲政設計之間:自由主義與中國憲政改革
第五章 重申人民主權:國家權力的結構改革
第六章 公民宗教與憲政制度
第七章 政道民主與治道民主:中國民主政治模式的戰略抉擇
第八章 憲政分權視野中的央地關係
第九章 私密化與公共關懷
第十章 國家轉型、中立性國家與社會穩定
第十一章 陰謀論與國家危機
第十二章 向左與向右:國際政治氛圍與中國政治決斷
第十三章 國家預案:中國轉型前景的沙盤推演

任劍濤,現任清華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任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哈佛燕京學社合作研究員,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兼任數家大學的客座或兼職教授,多家雜誌的學術或編輯委員。目前主要從事政治哲學、中西政治思想、中國政治的研究。著有《從自在到自覺—中國國民性探討》、《倫理政治研究—從早期儒學視角的理論透視》、《道德理想主義與倫理中心主義—儒家倫理及其現代處境》、《中國現代思想脉絡中的自由主義》、《政治哲學講演錄》、《建國之惑:留學精英與現代政治的誤解》、《複調儒學—從古典解釋到現代性探究》、《拜謁諸神:西方政治理論與方法尋蹤》、《除舊布新:中國政治發展側記》、《靜對喧囂:任劍濤訪談對話錄》、《公共的政治哲學》等論著十幾種。主編有「當代西方政治學前沿譯叢」、「政治哲學研究叢書」、「現代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