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小書是很「另類」的文章,與我過往的學術著作很不一樣。不是說這本小書很不學術,問題是這本書的文章談藝術和畫作居多。書的第一部分主要是論述,大部分文章只宣讀過,未曾發表。第二部分是一些簡短的評論文章,主要是過去替新加坡《接觸》、《源》和新加坡航空公司雜誌 Krisflyer 撰寫,內容篇幅較短,但都配有許多彩色插圖,對一般出版社來說,這並不容易出版,因此拖了兩年仍舉棋不定,不知道是否能夠出版,所以要感謝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不厭其煩地考慮出版,並經過小歡編輯和其團隊的悉心設計,使文集能夠順利完成,只能說感激不盡。文集的得以出版,也要感謝鄭培凱教授主編這套書,許多老朋友都有在叢書中發表他們的作品。本來邀請鄭教授作封面題字,但書的封面已經有鄭教授的《坐看雲起》系列的題字。
數不清這是我的第幾本書,但這是我比較喜歡的書,因為文章都是「好玩」的。書名為《文化與生活》,是感覺文化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本來就不可以沒有文化。對我而言,沒有文化的生活,只會活得像行屍走肉。生命本來很沉悶,如果不為沉悶的生活增加一些色彩,生命更顯得平淡。記得多年前去學陶藝,當時是系主任,本來是要去減壓的。當系主任,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但凡是升遷失敗,或得不到花紅,都會怪罪系主任。更可憐的是,當時的校長要解僱部分教員。我理解他的想法,如果不是這樣做的話,便無法延長全校教員的退休年齡。但最殘酷的是要求系主任把得不到延期合約的函件,親自交到有關教員的手上。一些是共事多年的老同事,哀傷是難免的,壓力可想而知。陶藝是可以把工作的煩惱都拋諸腦後的活動,後來逐漸喜歡上陶藝,一學便是十多年。老師是英國留學回來的藝術家,他搬了三次家,從東部到中部,後又搬到西部。因為喜歡他的風格,所以一直沒有隔斷。有一年還乘考察之便,到日本九州的福岡去學習,在陶藝師的山上住了幾天。後來便停了,一方面孩子都大了,一星期出去一個晚上是個很奢侈的決定;二來發現沒有什麼突破,沒有新的靈感。雖然老師說不一定要有新的東西,每星期做點東西也是好的。但因教學和工作太忙,還是停了。現在想起來,看看家裏堆滿的陶器,還是很懷戀過去的日子。(參考書後筆者的彩色陶藝作品)以後有時間的話,不再是學陶藝了,要去學畫,大學時代學過,後來便找不到時間,但已經知道心之所向!
本書是獻給唐志強教授的。1997 年唐教授是文學暨社會科學院的院長,我只是中文系一名正在打拼的年青人。當時覺得在新加坡發展沒有前途,正找工作準備離開的時候,唐教授把我調到院長辦公室,擔任助理院長的工作,我在他身上學到了許多東西,呈上大學的公文,他都細心的修改,從此便留在新加坡,也改變了我的命運。正好唐教授在香港城市大學訪問,這本書的出版,是美麗的安排。
李焯然
2025 年 1 月於獅城
Chinese Culture and Daily Life (in Chinese)
Product Name in original language
文化與生活
HKD148.00
In stock
「文化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本來就不可以沒有文化。」
本書收錄了汶萊大學亞洲研究所資深教授李焯然精選的學術隨筆,內容輕鬆有趣,連結古今。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深入發掘中國文化與東南亞地區的交織和影響,並且對歷史人物進行多角度分析,包括鄭和七下西洋的傳奇故事、許地山的藏書研究、孔子真實樣貌的討論等。作者還考究了一些民俗文化趣談,如明代的金魚文化和童謠的文化價值,展現不同時代下文化交融的獨特面貌。
第二部分則是對傳統與現代的深刻反思,從古代帝王學到現代企業管理的對話、傳統節日到新時代的文化創新。而在藝術領域中,本書特別討論了年畫創作及三位畫家陳建坡、劉巨德、鍾蜀珩的作品,探討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活力與適應力。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本書不僅是對過去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的思考和期待,希望能激發更多人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和探索。
本書收錄了汶萊大學亞洲研究所資深教授李焯然精選的學術隨筆,內容輕鬆有趣,連結古今。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深入發掘中國文化與東南亞地區的交織和影響,並且對歷史人物進行多角度分析,包括鄭和七下西洋的傳奇故事、許地山的藏書研究、孔子真實樣貌的討論等。作者還考究了一些民俗文化趣談,如明代的金魚文化和童謠的文化價值,展現不同時代下文化交融的獨特面貌。
第二部分則是對傳統與現代的深刻反思,從古代帝王學到現代企業管理的對話、傳統節日到新時代的文化創新。而在藝術領域中,本書特別討論了年畫創作及三位畫家陳建坡、劉巨德、鍾蜀珩的作品,探討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活力與適應力。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本書不僅是對過去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的思考和期待,希望能激發更多人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和探索。
ISBN
978-962-937-706-9
Pub. Date
Jan 28, 2025
Weight
0.8kg
Paperback
212 pages
Dimension
140 x
190 mm
Subjects
序言
第一部分
- 東南亞的中國文化與新加坡的華族文化熱
- 傳說與真實— 鄭和下西洋事件對東南亞的影響
- 書山有路— 許地山的藏書及其宗教研究
- 知識與品味— 從《硃砂魚譜》看明代江南文人的消閒文化
- 歷史與想像— 孔子樣貌的記載及其塑造
- 廣東童謠的收集與整理— 新加坡的經驗
第二部
- 帝王學與現代企業管理
- 傳統節日與中元節
- 招魂與古代的死後世界觀
- 傳統與創新—新時代的中國傳統年畫藝術
- 衣帶漸寬終不悔—陳建坡的繪畫創作歷程
- 跨越文化的心靈空間—劉巨德、鍾蜀珩的藝術世界
附錄:新加坡早期最流行的十首廣府童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