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秋,香港城大出版社的朱國斌先生和陳明慧女士過訪。席間,話及人文知識分子的批判性,朱先生深表贊同。 及後,他邀我為社裏組織一套隨筆叢書,我便欣然應允了。 隨筆是我喜歡的文體。「筆」,是一種斷片式記錄, 大約相當於姚鼐《古文辭類纂》中說的「雜記」,國外有人稱作摘記式短文。至於「隨」,放任無羈,所指無疑是一種自由的形態。隨筆的定義簡單明白,就是自由的記錄。沒有自由,便沒有隨筆。可以想見,隨筆是不安分的,嘗試的, 探索的,總是置身邊緣。所謂「先鋒」,其實也是邊緣。隨筆不喜停駐於某一場域,卻喜深入交叉的小徑,其間榛楛弗剪,卻又沒有巴洛克式的那種繁複而華美的風格,而接近數學般的明晰。所以,雖然有作家用於記敍日常生活,如蘭姆 (Charles Lamb),如阿索林(José Martínez Ruiz),但是更多的還是藉以承載思想,像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 帕斯卡爾(Pascal Quignard)、培根(Francis Bacon)、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薇依(Simone Weil)、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等等,直到魯迅,都是大家所熟知的隨筆型作家。
這裏的幾位作者,多年來一直從事嚴肅的寫作,隨筆是常用的形式之一。其中,邵燕祥和王得后是內地著名的雜文家,被譽為魯迅的「傳人」。邵燕祥給集子起名《奧斯維辛之後》,取意於思想家阿多諾著名的警句,肯定寫作的道義感。他認為,法西斯並不只是意味着極端民族主義,而且意味着專制獨裁、思想禁錮,意味着屠殺、戰爭、毀滅和死亡。因此,它也就不只限於德國、意大利,不限於20世紀, 而是切切實實地延續並威脅到21 世紀全人類的命運。作者強烈呼籲「反法西斯」者以此為鑑,他希望作為一個口號, 不至於在代際傳遞間中斷。王得后的《刀客有道》返回中土, 直接取材於周遭的社會現實。說市民,說師友,說自己,全書似乎沒有一個集中的主題,字裏行間,卻無處不響應着同一的脈搏,就是新與舊的鬥爭。就連魯迅,在書中也非「過氣」的人物,而以其獨有的姿態,參與到實際的變革中來。 趙園和錢滿素同為學院中人,隨筆的材料多來自各自的專業,態度卻並非純學術,沒有絲毫陳腐的學究氣息。趙園的集子就叫《讀人》,很大篇幅述及中國皇權專制時代中魏晉與明清兩個最黑暗的時段,且及於當代「文革」,特別注重具有中國特色的家族倫理與文化心態,可謂洞悉幽微。而錢滿素的《覺醒之後》,則致力於政治社會制度的描畫,橫看成嶺,側看成峰,全方位展現一個偉大的民主國家的形象。筱敏別具心眼,讓《灰燼與記憶》重燃火焰。所涉神話、傳說、歷史,人物和事件,包括閱讀種種,充滿隱喻,在人性道德的最高意義上,閃爍着詩意的光輝。把這樣幾個集子合到一起,古今中外都有了。
在叢書中,我加入了自己的一個集子,寫的是另類文化史:《地下寫作和秘密閱讀》。卑之無甚高論,唯書中保存的一點文化壓制的故實,或許還有一瞥的價值。
Between Old and New
Product Name in original language
刀客有道
HKD108.00
In stock
經歷過文革及隨後的變革,作者王得后記下日常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以隨筆文字出之。
在書中,作者無所不談,談社會,談市民,談師友,談自己,看似沒有一個集中的主題,但字裏行間,卻無處不響應着同一脈搏—新與舊的鬥爭。在社會變革過程中,如何看待傳統文化及道德價值?從觀念到制度,如何進行批判、繼承和創新?作者談孔子,談魯迅這些舊人物,也談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新現象,從中深刻表達了個人的感受與思考。
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由舊入新,新舊交織,新未必新,舊未必舊。我們對此應該如何取捨?本書富於一定的啟發意義。
在書中,作者無所不談,談社會,談市民,談師友,談自己,看似沒有一個集中的主題,但字裏行間,卻無處不響應着同一脈搏—新與舊的鬥爭。在社會變革過程中,如何看待傳統文化及道德價值?從觀念到制度,如何進行批判、繼承和創新?作者談孔子,談魯迅這些舊人物,也談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新現象,從中深刻表達了個人的感受與思考。
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由舊入新,新舊交織,新未必新,舊未必舊。我們對此應該如何取捨?本書富於一定的啟發意義。
ISBN
978-962-937-397-9
Pub. Date
Jan 1, 2019
Weight
0.45kg
Paperback
318 pages
Dimension
177 x
252 mm
Subjects
第一編 觀風問俗
移風易俗話籠鳥
「且持卮酒食河豚」
說怕與不怕 北京的燕子
以狗為鑒 鴿子、梅花鹿和麻雀
端盤子與不侍猴 「兒子是我的」
專座
口罩
唐裝與國服
旗袍與迷彩服
着裝問題
根深柢固「騷」與「擾」
分餐制與鞭子 北京人評獎
「我」向誰看齊
知識歧視
教授賣餡餅
化名與逃名
我哪裏去了?
「殺盜非殺人」
知易行難
知難行易
知難行難
文武之道的變遷
第二編 談經說書
文章與題目
自勝者強
讀書,得讀法
泉的清濁貪盜
刀客有道
入門
悔其少作
雅量
是非和標準
關於「誠實」呈邵先生
文人的寬容
反趨風氣的古人
奴隸語言和奴才語言
比喻都是跛腳的
「總統是靠不住的」
請讀一段經
「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困境
傳統三題
第三編 懷人憶往
我想蔡校長
還想馬校長
啟功老師的滿族情結
再敬吳祖光先生一杯酒
想起了許先生
我有三個名字,一個名字有四種寫法。
審幹審我二十年
我已經死過三次
魯迅說「專制」的禍害
魯迅又出狀況了?
再說魯迅不想做皇帝
生存不是苟活
魯迅與憤青
魯迅為什麼憎惡李逵
六十年的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