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十年裏,大眾對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的猜想越趨狂熱,過往從未出現過有一種科技議題如 AI一般,可以吸引一整代人的注意力和想像力。試想想:現時大眾媒體每天有多少篇有關人工智能的文章? 美國荷里活 (Hollywood) 製作了多少有關人工智能的科幻電影,引起人們對未來AI世界的幻想與恐懼? 世界上有多少專家會議正商討處理這個問題? 科技巨頭和各國政府又投放了多少時間、精力和金錢研究人工智能?
2019 年 4 月,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簡稱阿聯酋)制定並發布了「2031 年國家人工智能戰略」。阿聯酋是最早設立「人工智能國務大臣」的國家之一:2017 年 10 月,阿聯酋副總統兼總理兼迪拜酋長謝赫 · 穆罕默德 · 本 · 拉希德 · 阿勒馬克圖姆 (Sheikh 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 正式任命奧馬爾 · 蘇丹 · 阿爾 (Omar Sultan Al) 為首任大臣。2019 年 2 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一項行政命令,正式啟動「美國AI倡議」(American AI Initiative):「這項新措施將集中聯邦政府的資源來開發人工智能,以推動社會繁榮,加強我們在國家和經濟層面的安全,並改善美國人民的生活質素。」有不少學者推測,美國此舉是在回應中國現正發展的國家資助人工智能項目,以期在2030 年前在人工智能領域上領導全球,從而在科技上超越競爭對手,並建立一個價值近 1,500 億美元的國內產業。而2018年,印度政府成立了一個「人工智能特別工作組」,並交由商業和工業部管理,以發展其戰略利益。這些例證只是「人工智能狂熱」的冰山一角。
多年來,作為一位邏輯學 (logics) 和認識論的 (epistemology) 教授,我一直在關注這個方面的哲學辯論。許多不同領域的專家,包括電腦工程師、軟件程式編寫員、認知科學家、心理學家、歷史學家、哲學家甚至神學家等等,已從多角度研究人工智能,並提出了很多論說和分析。未來幾年,隨著人工智能愈趨成熟和更深切地融入日常生活,應該將會有更多的研究分析被發布出來。
本導論旨在綜述我對人工智能哲學含義的反思。我清楚地記得著名的多默主義哲學家拉爾夫 · 麥金納尼 (Ralph McInerny) 在羅馬宗座拉特蘭大學 (Pontifical Lateran University) 曾經跟我說:「如果你認為自己可以在沒有任何預設條件下研究哲學,那就試試吧。」因此,我謹此聲明本書對於人工智能的反思實建基於「亞里士多德—多默主義」 (Aristotelian-Thomastic)之上。那麼﹐我為何選擇這個哲學框架?以下是幾個原因。
首先, 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我在宗座額我略大學(Pontifical Lateran University)受教時,亞里士多德和多默的理論就已經構成了我的哲學基礎。 這種哲學思考的方式成為我的第二天性,因此,我也自然而然地會想要以此為框架思考有關人工智能的問題。
其次,亞里士多德和多默(Thomas Aquinas)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兩位思想家。 當然,這種說法有些主觀;換句話說,何人能夠斷定這兩位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思想家? 但同時,縱觀西方思想史,他們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卻是十分客觀的。 從亞里士多德-多默主義的觀點來探討哲學問題,可謂建基於西方文明的思想基礎。
第三,亞里士多德和多默為「形而上學實在論」 (metaphysical realism) 提供了認識論的基礎。 儘管這種方法在哲學上存在不少問題,但此法不失為一種既有用又務實的選擇。自哲學誕生以來,現實主義一直受到許多哲學家的批評,但這並不代表它不能準確地描繪人類思想與現實世界之間的關係。同樣,我選擇「亞里士多德—多默主義」觀點的是有原因的:此觀點構建了本體論(代表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認識論(代表我們的思考方式),此二者奠定了形而上學實在論的基礎。
第四,亞里士多德和多默都是從普通、平凡的經驗上進行哲學思考。 兩位作者都沒有預設立場、沒有預設的意識形態,亦不受任何偏見、或先入為主的觀念所影響其先驗立場。 他們的出發點或哲學基礎,是人類對現實的體驗。 當然,亞里士多德深受柏拉圖的影響,而多默則深受信仰的影響。但他們兩人的哲學之旅都始於人類常識。
第五,儘管兩位思想家都沒有寫過關於人工智能的文章,但他們的框架有助於解釋、描述和區分人類智能與人工智能。 如果我們用人工智能正在做的事情來描述人類智能,那麼很容易得出結論:機器是智能的,它們會學習,並且它們可能會像人類一樣變得有意識。 但這結論錯過了重點:亞里士多德和多默在這一系統化且歷經時間考驗的框架內成功描述了人類智能,那麼,我們又能否套用他們的人類學、本體論和認識論,以闡明人工智能的本質和意義?接下來,我將嘗試解釋為什麼我認為這樣的論述方法是可行的。
Artificial Humanity: An Essay on the Philosoph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Chinese)
Product Name in original language
人造的人性:人工智能哲學論
HKD148.00
In stock
在過去的十年裏,大眾對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猜想越趨狂熱,過往鮮少有科技議題如人工智能一般,可以吸引一整代人的注意力和想像力。
試想想:現時大眾媒體每天有多少篇有關人工智能的文章? 美國荷里活製作了多少有關人工智能的科幻電影,引起人們對未來人工智能世界的幻想與恐懼? 世界上有多少專家會議正商討處理這個問題? 科技巨頭和各國政府又投放了多少時間、精力和金錢研究人工智能?
本書將帶領讀者進入作者菲利普·拉瑞(Philip LARREY)的思辨世界,探索人類與人工智能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本書共有五章,作者首先簡述了人工智能近年的發展,再從一些如意識、生命形式等哲學概念和現實事例作分析,探討了人工智能的哲學含義及其倫理、社會和哲學影響。
試想想:現時大眾媒體每天有多少篇有關人工智能的文章? 美國荷里活製作了多少有關人工智能的科幻電影,引起人們對未來人工智能世界的幻想與恐懼? 世界上有多少專家會議正商討處理這個問題? 科技巨頭和各國政府又投放了多少時間、精力和金錢研究人工智能?
本書將帶領讀者進入作者菲利普·拉瑞(Philip LARREY)的思辨世界,探索人類與人工智能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本書共有五章,作者首先簡述了人工智能近年的發展,再從一些如意識、生命形式等哲學概念和現實事例作分析,探討了人工智能的哲學含義及其倫理、社會和哲學影響。
ISBN
978-962-937-700-7
Pub. Date
May 30, 2024
Weight
0.5kg
Paperback
150 pages
Dimension
148 x
254 mm
Subjects
導論: 以亞里士多德與多默視角看人工智能
導論:以亞里士多德和多默視角看人工智能
第一章:在人工智能下「我」在哪裏?
第二章:智慧的本質
第三章:人工智能與意識
第四章:跨越人類主義
第五章:人工智能與常識
附錄:《人造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