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亞洲及國際研究學系四年級生 李慧悅
大學像一個夢工場,讓年青人探索和發揮潛能的舞台。我是一個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雙耳有先天性深度弱聽,但身體上的障礙無阻我學習的熱誠和追求更多體驗的決心。我很感激學校提供協助,包括輔導和抄寫筆記的服務,幫助我解決上課時聽不清楚老師授課的問題。同時,在學業以外,我也能像其他學生一樣參與不同的活動,「上莊」、實習和海外交流等來擴展眼界和發揮自己的才能。
如果要回顧大學生涯當中最深刻的經歷,一定是海外交流。記得我第一次參加學校的海外交流,就是在一年級的暑假參加了文化、語言沉浸課程,到澳洲西澳大學上一個多月的暑期課程。這次經歷大大地改變了我的思想和行為,也促進了我的個人成長。在短短數星期內,我學習獨立、與外國人溝通和相處、接觸外國文化和體驗新的居住環境,這對年紀尚輕且有深度聽障的我來說不是易事,但我仍以樂觀和積極的態度去克服困難,上課時主動發問,並多參與課餘活動,結識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最終順利完成計劃。這次的海外交流經歷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世界之大和自己的不足之處,驅使我更努力地去學習和改變自己。
時光荏苒,轉眼間我的大學生涯快將完結,我決定再次參與海外交流計劃,不過這次是一個學期的。因為我主修亞洲及國際研究,海外交流是學習經歷中重要的一環,不少同學也曾參與多於一次的海外交流計劃,如海外義工服務計劃、全球實習工作計劃和外地游學及考察計劃等。我渴望透過參與一個學期的海外交流計劃,讓我有更全面及深入的跨文化機會,於語言、學術、日常生活及文化等方面跟外國人有更多交流和學習,以進一步開拓我的視野、培養多元文化的意識和提升我的學習能力。而且,我也希望以自身的經歷,鼓勵更多SEN學生,勇敢踏出安舒區,赴海外交流接受新的挑戰,將來必有所得著。
在決定再次參與海外交流後,我到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作一個學期交流,其中獲益良多。我最欣賞的是美國多元文化背景,三藩市亦是美國其中一個以自由和移民聞名的城市。在校園裏,我深深地體驗到當地開放自由的學習風氣,同時也互相尊重和包容不同意見。上課時,老師經常鼓勵學生發問,並進行小組討論,而我在學校的協助下,有打字員在課堂時用電腦將老師和學生的發言內容全部紀錄出來,讓我可以毫無障礙地透過字幕了解課堂內容,並踴躍發表意見和參與討論。這對作為SEN學生的我,是非常難得的學習體驗。
此外,我也努力融入當地的校園生活,我以交流生的身份加入了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CSSA),同時,也加入了國際教育交流委員會(IEEC)。透過跟內地學生和國際學生相處和合作,加強了我運用兩文三語的的能力,從中了解到文化差異,並學習到與不同背景的人共事的技巧。在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中,我當上秘書部的委員,除了要負責文字宣傳工作,也要撰寫會議和活動報告,更要負責招募會員、推廣和協辦活動。而在國際教育交流委員會內,我擔任學校代表的角色,和各地的交流生一起籌辦海外升學展覽和文化交流活動,向當地學生介紹不同國家和院校的資料,鼓勵他們赴海外交流,以體驗不同文化。
為了擴闊視野,當交流生的期間我也把握機會,到美國東西兩岸不同地方旅遊。此外也結交了不少外國朋友,縱然時有語言不通的情況,但我仍非常享受跟他們在一起。我曾跟菲律賓的朋友到大峽谷坐直升機,這是一個十分難忘的經歷。而且,也跟來自波蘭和印度的朋友到黃石公園,欣賞極美的自然景色。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到東岸旅行,當我在學校讀到《獨立宣言》和《憲法》,而來到美國的誕生地——費城的獨立公園和位於華盛頓的美國參眾兩院所在地國會大廈,心中的激動可想而知。
海外交流的可貴之處,就是讓學生可以跳出香港這片彈丸之地,去探索世界之大,增廣見聞,培養我們的溝通技巧和學習能力,也能讓我們在實際體驗中成長,挑戰自我。作為一個弱聽學生,能完成海外交流的夢想實是難得,大學生活的多姿多彩,箇中情趣,值得細細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