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赤削大學撥款|城大梅彥昌稱「有難同受」 只能承受3至5%削幅

政府千億財赤下,早前表示將調整八大三年期的撥款。城市大學校長梅彥昌今(13日)表示會與香港有福同享,有難同受,但認為削減幅度不能太大,「3至5%是顯著(significant)的,但我們能夠承受。」他又指,城大超過9成儲備有特定用途,不能隨便動用,不希望削減人手。
城大首席及常務副校長李振聲表示,希望減撥款只是短期,「如果連續cut,幾年後有些發展就會冇咁快。」他說會透過更多應用AI,減省一至兩成行政人手,調撥他們協助開展其他新項目。


梅彥昌認為削幅不能太大
梅彥昌表示理解港府面臨財赤,會「有福同享,有難同受」,但若政府要下調撥款,認為幅度不能太大,應緩慢地而非一下子調整很多。被問到城大能承受削減多少撥款,他說「3至5%是顯著(significant)的,但我們能夠承受」。
他強調,大學是長期投資,為青年人長遠發展增值,他們畢業後投入社會工作,對本港未來重要。他說,「當投資1元在大學,十年後會有十元以上甚至幾十元的回報」,反之若不投資,長遠損失更大,希望調整只是短期的。
他又稱,多個國家都削減對大學的撥款,例如英國、澳洲減幅更多,相信港府會仔細考慮。
早為城大開源 增加碩士生超過5成
他續道,政府未調整撥款時已一早為大學開源,包括增加碩士生超過5成,雖然師資和宿位相應要增加資源,但他說「在拿到錢之前,你一定要先付出開支」。他又稱,有與哈薩克和印尼兩地聯繫,由她們以獎學金全額資助非本地生來港就讀,其中哈薩克學生有200個。
副校長(行政)兼財務處長周彩英表示,會按機制量入為出,並希望大學的研究企劃書能吸引捐款,透過投資「錢搵錢」,自動吸引科技公司、工業與大學合作。她強調要「自己做好自己」,以覓發展空間。
城大僅能動用約一成儲備 副校長李振聲:如連續cut幾年發展會冇咁快
當局早前稱大學儲備充足,梅彥昌指城大超過9成儲備已有特定用途,與捐款人協商好,不能隨便動用。
首席及常務副校長李振聲表示,城大能夠動用的儲備佔大概一成,若政府下調撥款幅度不超出可動用儲備,就不會影響大學任何運作,但若超過,就需要釐訂不同項目的優先次序,包括或需延後、減低項目的規模。
李補充道,「如果cut一年,一齊共渡時艱,冇問題。但如果連續cut,幾年後有些發展就會冇咁快」。他舉例,若繼續削減資源,或未能聘請水準高的教授,「持續cut、幾年後請教授要就住就住。」
應用AI節省一至兩成行政人手 調撥開展新項目
至於如何節流,梅彥昌表示不想削減人手,因為人才一旦離開就難以回流。李振聲指,將透過更多應用AI,包括檢查學歷、為學生配對實習機構,預計這能節省一至兩成行政人手,調撥他們協助開展新項目,例如與高科技公司的合作。
中美關係變僵 梅彥昌稱有美國學者不來港
就近日中美關係變僵,會否影響城大聘請美國教授,梅彥昌表示他有不少朋友是美國學者,數月前本來答應了來城大教書,「唔係3、4個,好多個」,但他們最近被建議不要來港。因此,他表示正轉向英法、德國等歐洲國家,加強合作,強調美國不是唯一的。
他稱,本港當然受中美問題影響,但難以預測未來動向,又指美國的大學礙於當局政府所限,難以與本港大學合作。不過他認為本港不會太大損失,「反而美國如果是有這麼大的問題,可能它的人才都可以走到這裏(香港) ,人才沒有boundary(界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