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姬文風)能源轉型經常被看作需由經濟增長推動,有城大學者的研究發現,轉用新能源不但有助減少不平等,更可提升收入增長幅度。城大研究團隊根據來自內地家庭的數據,發現當清潔煮食燃料的使用量增加10%,即可令全國家庭年收入增加370億美元,而低收入家庭的升幅尤其顯著,意味有助減少收入不平等。研究負責人指出,促進使用清潔煮食燃料會令政府及家庭產生大小不等的開支,但研究顯示整體得益大於相關成本,預期到了2030年當清潔煮食燃料變得更易取用,收入以至不平等問題將得到改善。
論文已刊載國際科學期刊
團隊的研究論文已於國際科學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題為「可持續發展目標—能源、貧窮、不平等:就中國家庭所作的大規模分析及預測」。
負責領導這項研究的城大能源及環境學院,以及公共及國際事務學系張林表示,團隊發現能源轉型有助增強人力資本及重新分配勞動時間。
研究指出,清潔煮食燃料可減少患上肺病和一系列長期病患的機會,改善民眾的整體健康狀況。當清潔煮食燃料的使用量增加10%,即可令全國醫療開支每年減少23.4億美元。
此外,使用清潔煮食燃料可節省人們取得燃料及煮食的時間,讓他們得以每天騰出0.4小時進行其他活動,從而增加勞動力供應和工資收入。
張林表示,這項研究就加快全球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了重要見解,轉用清潔煮食燃料可顯著促進多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落實,包括目標7—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目標1—無貧窮,以及目標10—減少不平等。政策制訂者可結合能源、貧窮及不平等問題的解決方案,推動社會整體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