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2024頒獎典禮於昨日舉行。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首擴展至港校駐內地分校 5學者獲獎各得200萬獎金

為表揚香港科學家在自身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香港科技創新聯盟主辦的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2024昨日舉行頒獎典禮。今年度獎項聚焦於人工智能(AI)及機器人、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五大領域,並首次擴展至香港院校駐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分校和科研機構,每位獲獎者可獲200萬港元獎金。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典禮上致辭時指,香港正循創科產業資金支持、引進重點企業、加強灣區協作三個重點為香港構建完整的創科生態圈,中銀科創獎的設立可激勵更多科研人員和團隊投身科研事業,有助壯大香港創科人才庫,為創科發展增能添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

昨日典禮由陳茂波、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方建明、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教育科技部副部長吳程、中國銀行(香港)副總裁邢桂偉,及香港科技創新聯盟主席盧煜明等主禮,向香港理工大學柴揚、香港中文大學黃秀娟、香港城市大學張華、香港中文大學陳世祈,及香港城市大學王聰等5名傑出科創學者頒發獎項。他們的科研成果帶來巨大的轉化潛力,可望分別對產業發展、臨床治療、能源創新等帶來重要貢獻。逾150位政產學研代表亦應邀出席典禮,共同見證得獎者的科技創新成果。

港要建設好支持全面創新體系

陳茂波表示,國家大力支持香港國際創科中心的建設,寄望香港利用好自身的獨特優勢,為國家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為此香港要建設好支持全面創新的體系,特別是讓上游基礎科學與中下游產業高效結合。他強調,香港有卓越的基礎研究能力,也吸引了全球各地頂尖的科研人才,本屆特區政府正大力推動「政、產、學、研、投」的更緊密協作,鼓勵科研成果的轉化、商品化和產業化,加速構建更完整的創科生態圈,其中包括以下三個重點:

第一,充分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為創科產業提供全條鏈的資金支持,其中今年施政報告便宣布設立100億元的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增強引導市場資金投資新興和未來產能。

第二,引進重點企業。在加快蓬勃創科中下游應用和產業圈構建的同時,也促進與上游科研圈的協作,形成相互支持的全鏈條生態。過去兩年共吸引了超過100家企業,涵蓋四個重點領域,包括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生命健康科技、金融科技,以及新能源和新材料。這些企業未來幾年的總投資額超過500億元,並會創造超過17,000個職位。

第三,加強與大灣區兄弟城市的協作,推進區內創科研究與重點產業的聯動發展。在上月公布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中,具體提出促進港深兩地園區間人員、物資、資金和數據流通的創新政策措施,支持合作區成為國家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策源地。

盧煜明:促進人才技術雙向流通

盧煜明則提到,國家與特區政府正全力全速推進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建設,其中在河套香港園區的重大合作平台,首批簽約進駐的59間科企當中,亦包括今屆中銀科創獎得主的科企,既反映了獲獎者實力,亦印證了獎項推動「創科興港,科技報國」的宗旨。

他表示,為呼應兩地日益緊密的科研合作,今年獎項擴展至港校大灣區內地城市分支,不僅可注入新活力,更能為兩地合作開創新機會,促進人才和技術的雙向流通,推動香港轉型與發展,同時協助國家實現長遠科技規劃和發展目標,為人類科學事業作貢獻。

得獎者及其研究內容

●人工智能及機器人領域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學系教授柴揚

研究內容:提出仿生感算融合計算範式,具體化應用於視覺傳感器的硬體中,使計算效率得到提升,並提升了圖像識別的準確度、在極低或極高光照條件下實現視覺適應,以及對動態運動的快速感知等功能,改變了傳感器層級的AI計算方式。

●生命健康領域

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黃秀娟

研究內容:針對炎症性腸病和自閉症的特異性微生物特徵,轉化為臨床應用階段的非侵入性、準確和快速的診斷測試,解決全球超過800萬腸道疾病患者和7,500萬患有神經發育疾病兒童的診斷問題,使患者及時接受治療,並降低醫療費用。

●新材料新能源領域

香港城市大學胡曉明講座教授(納米材料)張華

研究內容:提出「納米材料相工程」的概念,並開發一系列非常規相納米材料,不僅在催化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方面表現優異,而且在實際應用中顯示出巨大潛力,推動了新型催化劑的設計與製造,也為未來的能源技術創新打開了新局面。

●先進製造領域

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陳世祈

研究內容:結合數位全息技術,研發出突破性的平行化3D列印方法,創下了列印速度(高達466立方毫米/小時)、解析度(介於20至100納米間)以及良率全新紀錄,更大幅降低生產成本95%;在不犧牲列印解析度前提下,成功將高速列印技術拓展至多種材料,涵蓋金屬、合金、半導體、陶瓷、聚合物乃至生物材料,為基於光聚合的微增材製造技術革新作出卓越貢獻。

●金融科技領域

香港城市大學計算學院電腦科學系教授王聰

研究內容:通過開發創新算法和系統,包括設計加密數據庫、隱私保護數據分析平台及加密網絡流量檢測系統等,擴展了人工智能安全領域。這些舉措強化了私有數據的安全保護,並提高金融科技中人工智能系統的完整性和穩健性,釋放了數據在金融科技生態中所隱藏的龐大價值。

資料來源: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2024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