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大与深圳携手:国家级专利转化平台提升湾区科技创新力

2024年12月4日,香港城市大学(港城大)在深圳成功举办首届深港知识产权论坛,同时宣布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河套)国际转化试点平台(深国转)正式启动。此次合作不仅为深港双方创新合作注入新动力,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论坛上,港城大校长梅彦昌提出,未来的创新将呈现三角形的结构,其中包括人才、政策支持和市场应用三个重要维度。首先,人才的培养是科技创新的根基。港城大在教育和研究方面具备显著优势,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62,并在19个学科中跻身全球50强。这一坚实的学术背景为湾区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库。

自2021年起,港城大投入五亿港元实施“HK Tech 300”计划,旨在支持初创团队,保护创新灵感,推动科技与市场的紧密结合。2023年,第三届HK Tech 300全国创新创业大赛的开展进一步展示了港城大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吸引了更多学子关注科技创新。

除人才外,政策的支持同样至关重要。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扮演关键角色。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领导在论坛中表达了对深国转平台充满信心的期望,强调了深圳在知识产权运营与转化上的独特优势。

深国转的成立,得益于广东省专利转化应用专项行动的推动,以及深圳作为全国创新之城的技术优势。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科技创新为主题,强调知识产权的法律保障和市场便利,已经初步形成“一小时科研产业圈”。这一平台不仅整合了国内外顶尖高校的科研力量,也为深港双方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技术转化的最后关键在于市场应用。港城大积极设立创新学院,旨在加速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教授钟树鸿带领的团队,专注于电池储能和清洁回收等领域,吸引了大量业界关注。在论坛上,钟教授强调了市场和技术结合的重要性,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其完整的产业链,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丰富的机会。

从人才培养到政策支持,再到市场应用,港城大与深圳的合作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科技创新生态。未来,随着深国转平台的进一步发展,预计将为更多的科研成果提供转化的机会,推动湾区乃至全中国科技水平的提升。此举不仅是创新的激励,更是推动知识产权转化的重要里程碑,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科技创新的腾飞。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 https://ai.sohu.com/pc/textHome?trans=030001_jdaidzkj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作者声明:本文包含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阅读 ()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
安全提示
系统出于安全考虑,在点击“发送语音验证码”后,您将会收到一条来自950开头号码的语音验证码,请注意接听。
暂不发送发送语音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