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城大研10分鐘驗毒檢測食物甲醛濃度 準確率逾90%僅需百多元

社會事

城大研10分鐘驗毒檢測食物甲醛濃度  準確率逾90%僅需百多元
社會事

社會事

城大研10分鐘驗毒檢測食物甲醛濃度 準確率逾90%僅需百多元

2018年09月22日 10:50 最後更新:11:08

市民食安又多一個保障!

肉類或海產受污染事件時有發生,不慎食用可致食物中毒。城市大學研究團隊成功研發一套快速測毒方法,利用載有電極芯片的測紙、納米傳感器,檢測食物中甲醛及組胺等污染物濃度,最快十分鐘有結果,較傳統需時一日為快,檢測成本亦會大幅下降。研究團隊指新方法適用於政府部門、超級市場等進行即時檢測,監管食物質素。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城大研十分鐘驗毒檢測食物甲醛濃度。

城大研十分鐘驗毒檢測食物甲醛濃度。

城大材料工程、化學、電子系跨學科團隊,三年前獲國家財政部、國家海洋局等機構撥款二千萬元,成功研發一套快速簡便測毒新方法。新方法需配合載有電極芯片的測紙、納米傳感器及流動電話程式使用,檢測甲醛、組胺及重金屬污染物含量,準確率達九成多。

領導該項目的城大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副教授華禮生(Roy Vellaisamy)稱,傳統檢測方法須在實驗室進行,檢測時間一般耗時一天,而新方法則利用電極芯片,在十分鐘至二十五分鐘內,即能檢測食物樣本甲醛及組胺的濃度。他續稱,芯片能辨別食物中的甲醛及組胺等污染物分子結構,包括組胺及甲醛等常見污染物。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適用政府部門及超市

參與研究的城大化學系教授林漢華稱,組胺在食物受細菌污染時產生,是食物變質的指標;而甲醛則是海產的非法添加劑,攝入過量對人體有害。因組胺及甲醛可溶於水,使用時只需將一克食物樣本混合少量水,再滴到傳感器的電極芯片,「芯片便能偵測污染物的分子結構,再透過納米傳感器把有關數據傳送至手機」。另外,測試後的食品樣本可貼上無綫射頻辨識(RFID)標籤,把食物檢驗結果儲存到雲端,方便食品運送時了解該食品的狀況。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林漢華又稱,「坊間一般檢測甲醛及組胺的測試往往花費五百至一千元不等,而新方法電極芯片連納米傳感器才不過百多元」,他又表示傳感器靈敏準確,達國際監督機構如世界衞生組織、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標準。

城大研發的有關研究入選「十三五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項目」,目前與內地機構英諾爾、集美大學水產學院及廈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技術中心合作,測試相關產品,今年內亦會與內地八至十間食品供應商合作開始進行檢測,未來希望引入香港,供政府部門、超級市場等進行即時檢測,有助監管食物質素。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香港的高等教育高度國際化和多元化,更擁有多達五所世界百強大學,享譽全球,特區政府會繼續發揮好香港作為國際化橋樑和窗口的作用,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為科教興國作出貢獻。

城大東莞校園(城大網頁)

城大東莞校園(城大網頁)

李家超在香港城市大學(東莞)首屆開學典禮以視像致辭時說,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三中全會通過的相關決定指出,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並要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李家超發表視像講話(政府新聞網視頻截圖)

李家超發表視像講話(政府新聞網視頻截圖)

李家超又說,城大(東莞)秉承香港城大「教研合一」的辦學理念,引入香港城大的學術標準,信心學校將為大灣區人才高地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發展注入新動力,為國家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和創科支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