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港聞部報道】城市大學生物醫學系研發出新技術,利用紅血球細胞,生產一種叫胞外囊泡的載體,用以攜帶癌症藥物。新技術只需要現時生產成本的百分之一,就可以生產多1,000倍的胞外囊泡,而與現時利用幹細胞生產載體的技術相比,用紅血球不會有產生致癌基因的風險,較為安全。
城市大學生物醫學系助理教授黎月明的研究團隊研發出新技術,用於生產攜帶治療癌症藥物的載體,成效高達八成。她表示這項嶄新而極具潛力的治癌系統,能夠從紅血球大量生產高純度的胞外囊泡。胞外囊泡能通過細胞之間的膜傳輸蛋白質及其他大型分子,有助細胞互相溝通,因此適合用作藥物載體。
紅血球載體安全又便宜
黎月明又說:「早前有研究顯示胞外囊泡適合用作傳輸血液細胞,但最大的困難是如何取得足夠數量的胞外囊泡,以傳遞有效治療癌症的核糖核酸藥物。」她指出要製造運送藥物到癌細胞的胞外囊泡,需要嚴格的淨化技術;這種技術不但耗時,且產量極低,往往需要數以十億計的細胞才能提取足夠的胞外囊泡。
研究團隊利用人體的紅血球製造胞外囊泡,克服了上述困難。 她說:「紅血球是人體中數量最多的細胞,相對容易取得;而在過去數十年,紅血球一直用作輸血之用。」研究團隊運用超速離心技術淨化紅血球樣本,發現只有50毫升的紅血球樣本,竟然產生了一層厚厚的紅胞外囊泡,令他們大感意外。她指出相比現有的技術,團隊研發的新技術只需其成本的百分之一,便可生產多於1,000倍胞外囊泡。
這項研究顯示從紅血球生產的胞外囊泡,可簡單而有效地傳輸核糖核酸藥物,並且可安全及擴展應用於任何基因治療。有關成果有賴於研究團隊的成員互相合作,反映城大有效分工的研究模式。黎月明更表示團隊的豐富成果,有賴專門研究新型紅血球療法,生物醫學系助理教授史家海的研究團隊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