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用先放電省90%能耗 未來手機家電同受惠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電池支撐着智慧城市的運作,要做到快速、高效了解電池實況愈見重要。城巿大學和機電署合作研製出智能實時監測電池狀態系統,原本需花費10小時才能監測到車輛和數據中心電池健康狀況,現可縮短至3分鐘,並一改以往先放電再充電的監測方法,改為循環使用能源測試,減少能耗高達90%。未來有關技術可應用於鋰電池上,手機等個人及家用電器的電池均可使用。
實時監測電池狀態系統於2014年底開始研發,在不斷優化下研製出3款機芯,並已申請註冊專利。之後城大與商業機構合作,製作出如手掌般大小的監測儀器,產品將推出市面。
創新科技署為項目提供140萬元資金,機電工程署則協助項目於政府車輛和數據中心進行技術測試。
新儀器可監測出電池的電量、健康情況、溫度,當健康指標顯示為30時至40時,說明電池健康「亮紅燈」,需盡快更換。
新儀器還有數據記錄功能,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分析相關數據,用家亦可通過手機應用程式,同步了解電池詳細監測情況。
驗數據中心電池省一天
城大電子工程學系教授鍾樹鴻指,新儀器的最大優點是可以進行實時監測,「一般的儀器如果想監測電池,需要將電池隔離電力系統,比如監測數據中心的電池,原先需要至少一天的工序,而新儀器僅需要3分鐘。」
此外,目前一般的監測電池系統,在監測前需要先啟動後備電池系統,並釋放原有電池的所有電量,再進行充電,才能獲得電池狀態結果。鍾樹鴻指,新研發的儀器採用電力電子技術,循環使用電池系統內的能源進行測試,能減少九成能耗。
儀器可隨時監測電池健康狀況,減少目前用家為避免電池突然故障而提前更換新電池,減少產生電子廢物,亦可免去電池突然故障帶來的不便。
團隊另一成員、城大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劉永康笑言,一年多前曾用儀器為自己的座駕電池進行測試,發現健康狀況僅達30%,需要2個月至3個月內更換電池,惟因事務繁忙而未有更換,最後車輛於兩個月後突然故障,不得不就近更換電池,「可見儀器監測很準確。」
鍾樹鴻表示,電池對智慧城市而言十分重要,且需求很高,為配合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人員希望嘗試將技術應用於太陽能、電動車等。
機電署高級工程師李錦鴻表示,政府將進一步與城大合作,探討將儀器安裝在政府車輛上作進一步試驗,檢測車上的電池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