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專業教育與研究

城大兩位科學家膺選為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

文 : 葉曉恩、鄭智友

城大兩位卓越科學家膺選為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以表彰他們對經濟發展及社會福祉作出的實質貢獻。《今日城大》訪問了這兩位工作繁忙的學者,以加深了解他們的研究工作。

Prof-Zhu-title

有時候,專注研究哪個學術領域,可能只是機緣巧合。

1970年代,朱運田教授在河南一個小村落長大,從未想過要成為一名材料科學及工程學家。可是,他高中一位老師卻別具慧眼。

在1979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放榜後,這位老師打定主意,一定要讓自己的學生都進入最好的大學。他發現朱教授的分數足以入讀合肥工業大學,由此開啟了朱教授對冶金學的濃厚興趣。

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朱運田教授說:「我的高中老師為我挑選了大學的主修科目!」

超級強韌

Professor Zhu Suntan 朱運田教授 從入讀合肥工業大學那天開始,朱教授便踏上了成為世界級材料科學專家之路,專注研究金屬的變形機制,以及異構和納米/超細晶粒材料的機械性能。根據史丹福大學公佈的排名指標,朱教授是全球前2%論文被高度引用的科學家。

此外,作為科學實驗家的朱教授,致力於材料科學的基礎研究,以及設計超強度和拉伸塑性兼具的材料,因而榮獲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頒授院士銜。

朱教授說:「我感到非常榮幸,因為這是同輩對我的肯定,認為我的研究對社會有貢獻,且會產生巨大影響。」今年6月底,他在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舉行的第12屆周年大會上,正式獲頒院士銜。

朱教授研究工作背後的動力來自他的堅定信念:科學家必須回饋社會。他申明:「我們應創造新知識,改善人們的生活。倘若科學家的發明不能為社會帶來福祉,那就沒意義了。」

令人滿足的研究

他認為材料科學家及工程師的研究工作是否稱得上成功,取決於三大要素:所研發的新材料是否具有極佳特性,可否大量生產,以及能否以低成本生產。

他說:「我的研究成果可令材料變得更輕、強韌性更高。」

朱教授及合作者的一項重要發現是一種異質片狀結構,它可產生傳統均勻材料不能達到的優異性能組合。這種異構材料可用於製造輕巧和節能的汽車,尤其是需要充電才能更持久行駛的電動汽車。

他說:「這類研究特別令人感到滿足,因為你知道它們可以改善環境、經濟以至人們的生活。」

因此,朱教授鼓勵年輕人考慮以科學及工程為事業目標。

「倘若你喜歡解決問題,並以此提升人們的福祉,那麼投身科學及工程工作會令你感到十分滿足。」

詳情請瀏覧:https://www.cityu.edu.hk/mse/people/mse-faculty/zhu-yuntian/

朱運田教授:

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
美國礦物、金屬及材料學會會士
美國材料研究學會會士
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美國材料信息學會會士
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
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材料研究快報》(Materials Research Letters)創刊總編輯

美國金屬學會/羅伯特.富蘭克林.梅爾獎
美國礦物、金屬及材料學會–結構材料部傑出科學家/工程師獎
美國材料信息學會阿爾伯特.索維爾成就獎

Prof-Hu-title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胡金蓮教授是可穿戴醫療保健材料實驗室主任,智能材料領域的世界級專家,致力於研究形狀記憶聚合物等智能材料-能在溫度改變等外在刺激下,恢復其最初形狀的材料。

以科學為終身事業

Professor Hu Jinlian 胡金蓮教授 胡教授擅長研究形狀記憶聚合物及應用於紡織與生物醫學的纖維,為生物材料、醫療器材、能量治療、數碼醫學、智能聚合物、纖維、紡織及成衣的基礎和應用研究作出重大貢獻。

她熱切鼓勵年輕人在科學領域尋求發展。 

她說:「在科學界發展事業,令人感到非常滿足。假如你對周遭世界感到好奇,對工程學、創意及創新感興趣,便會很享受在科學界工作的樂趣。」

取得多項傑出成就的胡教授,於武漢紡織大學取得工程學士學位,隨後在上海的中國紡織大學獲得工程碩士學位,接着競逐並贏得獎學金負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她說:「我一直很喜歡學習新事物,常向老師請教問題。如果你渴望發明和創造,擁有好奇心和愛發問十分重要。」

為不同行業開展研究

胡教授在形狀記憶聚合物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她是全球首個提出形狀記憶聚合物模型的人,也是全球首個成功研發出以纖維素為基礎的形狀記憶織物的人。自此她在美國、中國及世界各地成功取得多項專利,並與生物醫學、美容及其他行業廣泛聯繫和合作。

根據史丹福大學公佈的排名指標,胡教授是全球排名前2%論文被高度引用的科學家。

她說:「多年以來,由於業界的支持,我成功獲得多項撥款,資助研究計劃及指導博士生。」她成功指導了數十位博士生,他們的研究領域包括紡織結構及機械學、布料仿真、人工智能技術,以及形狀記憶材料與紡織物。

蜘蛛絲的力量

她近期的研究項目包括仿蜘蛛絲超韌纖維、火警提示材料、監察人體脈搏的紡織物傳感器,以及用作傷口敷料的納米結構膜。該納米結構膜類似人體皮膚,以聚偏二氟乙烯為基礎研製,具有親水的治療夾層和疏水的保護表層,可加快細胞遷移及傷口復原。

胡教授指出:「蜘蛛絲同時擁有超強和超韌的特質,是科學家和工業界夢寐以求的好材料。過去不少人嘗試以基因製造的蜘蛛絲蛋白生產纖維,但因工序繁複且成本高昂,以致面對極大困難。」

不過,憑着她廣博的專業知識和創新意念,生產新材料成功在望。 

胡教授說:「我將繼續協助業界提升創新及生產能力。」

詳情請瀏覧:https://www.cityu.edu.hk/bme/jinliahu/

胡金蓮教授:

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
瑞典國際先進材料學會會士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
香港紡織及服裝學會會士
英國紡織學會會士

香港《Research Journal for Textiles and Apparel》(《紡織及服裝研究學報》)主編(2003至2015年)

2022年第五屆中國(上海)國際發明創新展金獎
美國纖維學會傑出成就獎
中國紡織學術帶頭人及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榮譽稱號
桑麻紡織科技一等獎

首頁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