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懷發問之心—建設世界級大學
文 : 鄭智友
郭位校長將於2023年5月退休。退休前,他與《今日城大》暢談執掌大學15年的體會。
郭位校長最後一次率領城大代表隊參加渣打香港馬拉松。 訪問郭校長當日,正是他最後一次率領城大代表隊參加2023年渣打香港馬拉松的前幾天。作為科學家,郭校長深信發問和尋找答案至關重要。因此他在2008年接任校長後的第一次內閣會議上就問:城大是甚麼樣的大學?他認為,清楚知道城大是甚麼樣的大學,以及城大到底代表甚麼極其重要,因為答案將影響大學未來多年的發展。
他憶述:「我們在會議上各抒己見,最後決定城大不應成為一家綜合性普通教育機構,我們應該把城大打造成專業型大學。」
但他認為城大欠缺了一點甚麼:即城大沒有開設任何醫學專科。
他說:「因此我提議開辦動物醫學院。」事情接下來的發展,大家都已知道了。
關鍵是發問
發問是郭校長的標誌。從美國到香港的高等教育院校,在行政工作、研究、教學的漫長歲月中,他一直在發問、制訂策略,再把教學理念轉化為行動。
他加入城大後提出兩個關鍵的問題:為甚麼教授不多點教書?為甚麼教師不多點做研究?他反覆論證「教研合一」之必要,確信教授多花時間教學可增進研究,而教師做研究可發展其專業。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為甚麼校園內不能做到政(治)教(育)分離?他剛來城大時就想問,為甚麼香港的校園成為本地政治的平台,而他工作了30多年的美國校園卻很少出現這種情況?
「足球員的任務是入球。同樣道理,我們的教育工作是教學,而不是透過學生和大學校園去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他指出政(治)教(育)分離,可確保大學言論自由、學術誠信和學術自主。
努力工作的回報
郭校長在城大任職期間,一個明顯的轉變是城大在世界排名榜上節節上升,但他很少談及這個話題。
他說:「我相信只要努力教學、致力研究,排名必定會上升。就像跑手一樣,只要吃得好睡得好,加上努力訓練,就可提升成績。城大也是把重心放在基本功上,因此就能取得進步。」
只要做出成績,就會有更多善長願意捐款資助大學,在聘請人才方面也可獲得相同的效果。城大現有多位教研人員被列為全球頂尖2%的學者,以教研人數比例計算,在亞洲大學中名列首三位。
郭校長在其主持的《大問於市》系列中,與世界各地著名學府校長深入對談。 他說:「我們的教研人員的確優秀。我謹記一句格言:如要進步,就應聘請比自己更優秀的人才。長江後浪推前浪,因此我們應聘請頂尖研究學者,不要怕自己的成就被新人比下去。如要突破界限,就得請最好的人才。」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吸引最優秀的學生、校友和支持者。城大推出大型計劃HK Tech 300,旨在促進香港創新創業的發展,恰恰實踐了上述願景。
城大推出大型計劃HK Tech 300,燃起年輕人的創業火花。 郭校長說:「老實說,很少人會閱讀研究論文,所以我要問的是,大學如何才能接觸更多人,支持更多初創企業?」城大的旗艦創新創業計劃HK Tech 300就這樣誕生了。計劃不但燃起年輕人心中的創業火花,還匯聚工商業和科技界專家翹楚擔任導師,協助年輕人發揮創新意念。
「我們很幸運,能夠由副校長(研究及科技)楊夢甦教授領導HK Tech 300計劃。他曾以其在城大實驗室研發的技術,參與創辦了兩家生物科技公司Prenetics和Cellomics。因此他對如何創立新公司胸有成竹。」
郭校長在城大服務多年,做出不少成績。他覺得難以選出哪一項最感心滿意足。不過回首過往,他對創立動物醫學院猶感自豪,因為創立過程漫長,猶如馬拉松賽跑。如今學院已全面運作,令他深感滿足。
態度成就個人
總括來說,郭校長強調品行最重要。他說:「無論我們做甚麼,不論是當教師或從事研究,或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應緊記公平競爭與體育精神。城大學生應努力不懈、奮力爭取,並以恰當的態度行事。專業人士應保持有禮。」
郭校長曾在台灣服過兵役,這段經歷無疑為他奠立了為人及領袖之道。
他說:「在海軍陸戰隊中,你必須先行動,其他人就會跟隨。不過在社會上,人們常會說:『你先上,我將會跟隨,或只是看着!』但我堅信領袖須以身作則,帶領他人。」
郭校長對城大的光明前景充滿信心。
「我很幸運,擔任校長期間得到鼎力支持。城大背後有幸得到各優秀團隊的擁護,包括『城賢匯』等校友組織、校董會各成員,尤其是歷屆盡心盡力的校董會主席,還有跟我們合作無間、共建動物醫學院的國際夥伴美國康奈爾大學,以及無數在幕後默默耕耘的同事和捐款人。因此我能肯定,城大必將繼續在學術上開疆拓域,引領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