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工程學知識 為美好世界作貢獻
文 : 梁洛怡、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
我的夢想是透過修復及改善城市基建,貢獻社會。工程學能提供有效解決方案,改善我們生活質素,因此我選擇主修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
未來趨勢
香港公共房屋的3D打印模型。 修讀城大期間,我盡力把握大學提供的各種機會擴闊視野。我在大二的時候參加「城大 X 信和大挑戰學者計劃」,進行了兩個月的研究計劃,探討3D打印應用於「組裝合成」建築法並結合複合材料的可行性。
我相信建造業的未來發展在於3D打印,因為這可提升建築效率、減低成本、節省材料,同時更環保,也令設計變得更靈活。
3D打印須以相關軟件先製作一個數碼模型,再基於設計模型打印出一層一層溶融塑料液體混合物,待液體凝結成固體,數碼模型就可變成立體物件。
擴闊知識
在台灣交流期間,以紙皮製造座椅。 我進一步研究3D打印能否應用於建造高層結構建築物,發現以人手加設鋼材增強物,並且以「組裝合成」建築法組裝部件,有助解決本地的房屋問題。
雖然我的初步研究結果尚有待進一步實驗確認,但我在過程中提升了研究技巧,對長遠發展大有幫助。
城大鼓勵學生在課堂以外增進知識,並拓寬國際視野。我參加了國立台灣大學的交換生計劃,在台大學習了一個學期,獲益良多。
我在台大認識了許多來自不同地方的新朋友,得以改進人際和溝通技巧。此外,修讀其他學科也令我吸收到新知識。我在昆蟲學課堂上以顯微鏡研究各種不同昆蟲,眼界大開!
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在台灣留學期間,我在設計工作室製造了一張環保的紙板座椅,這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情。我們以回收重用材料成功製造了一張結實的兩座位紙皮座椅,對成品非常滿意。這件小創作說明了,工程師只要發揮創意作出適當的設計,就能把廢物轉化為有用的物件。
大挑戰學者計劃也鼓勵我們通過服務學習,應用專業技術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一次探訪長者護老院的經驗,激發我思考傷殘人士的行動便利和其他問題。
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林志華教授是我的導師,我衷心感謝他以及其他曾經幫助我學習的人。修讀課程期間,我參與及接觸的研究工作、國際交流、服務學習以及創業精神,均令我更自信和靈活,作好預備迎接未來的挑戰。
總括來說,我明白成功的最重要關鍵是刻苦用功,並要做個好人。人不必完美,但必須竭盡所能。當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會對自己說:「難關終會過去。」艱難時期總是短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