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專業教育與研究

生命的意義,在於賦予生命意義

文 : 馮美玲

社會及行為科學系郭黎玉晶博士曾遇到一名對生命的意義感到困惑的優異生。

郭博士說:「Sandy(假名)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因此常常感到很大壓力。她覺得自我價值在於取勝,及得到別人的讚賞。她問:『為甚麼我要達成別人對我的期望?生命有甚麼意義?』」

Dr Sylvia Kwok Lai Yuk-ching 郭黎玉晶博士 郭博士在過去十年為幼稚園、中小學及社會福利機構推行多項正向教育計劃,目的就是預防精神健康問題,促進身心安康。

Viktor E. Frankl博士在其1946年出版的著作《追尋人生意義》中指出:「生命的意義,在於賦予生命意義。」郭博士對此十分贊同。

她說:「幾年前,我聯同本地其他大學幾位學者開展了『聯校心理健康推廣計劃』(JUMP),希望推動正向教育,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她是該計劃的首席研究員,也是國際正向心理學會正向教育部亞太地區代表。

「我們採取正向轉化學習教學法, 把『正向教育』和『轉化學習』結合起來。」計劃的目標是提升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加強他們面對逆境及挑戰的應變能力,鼓勵他們為社會作出貢獻。團隊採用優點為本、過程導向的方式,幫助學生充分發揮本身的潛質和能力,成長為更有分析力、懂得反思,並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

郭博士說:「我們採取正向轉化學習教學法,把『正向教育』和『轉化學習』結合起來。」團隊通過轉化學習的六步方式(即學習、融入生活、反思、概念化、應用、融入環境),在大學及社會建立正向文化。

正向教育亦包含了達致長期幸福感的五個重要元素:正面情緒、投入生活、人際關係、人生意義、成就感。

然而,正向教育並非只着眼於人生的積極面。郭博士說:「我們舉辦了一個具特色的工作坊『負能量同學會』。學生在會上講述自己的情緒問題,了解負面情緒也可發揮其作用,學習從新的角度認識有負面情緒是正常的,而我們應同時接納正面和負面情緒。」

為了吸引更多學生參與計劃,團隊設計了許多具創意的活動,例如互動工作坊、體驗學習營、遊學團、學生領導的心理健康節以及社區項目。團隊亦特別為教師和教育界的專業人員舉行了一個網上國際會議及多個專業人員培訓班。

Flourishing Wheel 郭博士說:「若大學教職員能夠在教學以及與學生的日常接觸中結合正向教育的理念和教學法,可令正向教育發揮更大影響力。因此,計劃的主要特點是為教師和學生設計各種富創意的活動。」

郭博士推行的計劃令1,100多位教師和專業人員以及約4,000名大學生得益。部分大學生更自發舉辦社區活動,使約1,500名社會大眾受惠。活動包括為中學生舉行「曲奇餅烘焙班」,幫助他們舒緩應付公開考試的壓力。

Sandy參加了JUMP的工作坊和其他活動後,發掘了自己的優點,更肯定自我價值,並成功地找出應付壓力的方法。

事實上,團隊的縱向調查發現,參與者在計劃完成後,感到人生更有意義,靈活應對的能力有所增加,而焦慮及壓力則下降。郭博士對此感到十分欣慰。

她說:「我們希望大家能攜手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由強調學生弱點轉為強調優點。只要同心協力,我們一定可以改變現狀。」

project co-investigators

郭博士(右二)及計劃的聯合研究員:香港大學黃富強教授(左一)、香港浸會大學潘佳雁博士(左二)、香港教育大學梁美娟女士(中)以及香港中文大學陶兆銘博士(右一)。

UGC-award 郭位校長(左)指出,郭博士是城大卓越教師的楷模,展示大學着重學生的身心健康及正向學習。 郭博士及其跨院校團隊榮獲2021年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傑出教學獎,以表彰他們促進正向教育的貢獻。這是教資會自2011年設立傑出教學獎以來,城大教研人員第五次獲獎。

團隊將藉這次獲獎,擴展正向轉化學習模式及計劃的特點,目標是長期及持續地推行該模式,並期望八家教資會資助的大學均能參與。

首頁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