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校長暨大學傑出教授郭位教授於6月獲選為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表彰他對國際工程界的重大貢獻。這是工程界的極高殊榮。
城大推出「HK TECH老虎班」,助追求卓越的學生發展潛能。晉身「HK TECH老虎班」的傑出學生,可修讀世界頂尖STEM教授開設的課程。「HK TECH老虎班」特設數學、物理、化學、英文及其他高質素基礎課程,以滿足菁英學生對高階學習的需要,及提升其競爭力。
城大將新成立的生物醫學中心命名為「董氏生物醫學中心」,以感謝香港董氏慈善基金會對大學的鼎力支持和慷慨捐助。該中心將成為跨學科研究及教育樞紐,致力研發創新診斷方式及療法,以預測、預防及治療癌症、神經退化及傳染病。
城大於6月再度入選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全球頂尖100所獲頒最多美國專利的大學,在2020年全球位列第51位,是歷年最佳排名;亦是連續五年排名冠絕本地大學。
城大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Andrey Rogach教授及數據科學學院與電腦科學系講座教授王鈞教授,膺選為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根據史丹福大學公佈的排名指標,Rogach教授及王教授同被列為2020年全球排名前2%的科學家。
城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孫東教授,膺選為歐洲科學與人文學院院士,所屬學科組別為技術與環境科學。孫教授專注於研究先進微型機械人與生物醫學工程,重要研究成果包括機械人輔助的自動化程式,可進行細胞操作、診斷以及在單細胞層面的微創手術。
亞洲及國際學系副教授Nicholas Thomas博士獲頒英國皇家公共衞生學會院士,以表揚他對公共衞生政策及衞生安全的貢獻。
城大憑藉提升水工岩土工程安全研究及推進視頻編碼技術研究兩個合作項目,分別獲得教育部2020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及二等獎。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王宇教授及其團隊的研究「水工岩土工程不確定性分析與可靠性控制」獲得一等獎;電腦科學系電腦科學講座教授鄺得互教授及其團隊的研究「視頻編碼高效計算理論與方法」獲得二等獎。
李兆基資訊工程講座教授兼工學院院長郭大維教授,獲德國洪堡基金會頒發洪堡研究獎,以表彰他在非揮發性記憶體系統及軟件設計方面的先驅研究成果與成就。
城大周德豐講座教授(健康一體化)兼健康一體化及政策應用研究中心主任Dirk Pfeiffer教授獲頒享譽國際的施瓦伯獎,這個年度殊榮表彰Pfeiffer教授於獸醫流行病學和預防醫學範疇的終身成就。
城大機械工程學系博士畢業生徐王淮博士研究水滴發電機以促進水能發電科研,並憑此開拓性研究榮獲2021年美國材料研究學會「傑出研究生銀獎」。
郭位校長應灼見名家傳媒的邀請,於7月出席香港書展,介紹因新冠疫情未能及時在香港發佈的英文新書《Soulware: The American Way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Wiley, New Jersey, May 2019)。此書已被翻譯成日文在東京發行。所有版本的版稅全數捐作學生獎學金。郭校長同時以「高等教育怎麼辦?」為題發表演講,與資深傳媒人文灼非先生對談,並回應觀眾的提問。
城大般哥展覽館於7月至10月舉行「海上佛教地圖集」展覽,探索海上絲綢之路如何促進佛教傳播與文化交流。「海上佛教地圖集」展覽結合了跨國學術研究、考古學、數位影像、數位媒體和實地拍攝等,透過多種先進科技,生動立體地呈現壯麗的佛教遺址,視覺效果極其出色。
城大四名學生獲頒2021年「創新科技獎學金」,各獲15萬港元以資助參加海外交流、本地實習和師友計劃等活動。獎學金將有助他們擴闊國際視野、加強對創科的專業知識,日後於創科界翱翔。他們是獸醫學學士二年級學生陳曉汶、電腦科學理學士三年級學生吳銘軒、工商管理學士(環球商業系統管理)二年級學生黃皓智、電腦科學理學士三年級學生楊沅熹。
此外,吳銘軒及公共政策與政治社會科學學士二年級學生周雅悠獲得2021/22年度「滙豐海外獎學金」。修讀工商管理學士(環球商業系統管理)的賴可晴和盧穎熙,以及修讀工商管理學士(金融)的鄧敏聰,則獲2020/21年度滙豐粵港澳大灣區(香港)獎學金。
城大獲頒「運動是良藥」校園計劃(EIM-OC)2021年金校園榮銜。此外,由於城大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致力鼓勵大學社群定期運動,因此亦獲頒2021年戰勝新冠病毒徽章。
本書不落窠臼,從個人及本土特色角度剖析中國社會的創意思考,為讀者了解中國人的思維提供獨特視角。作者根據中國本土的經驗證據,檢視中國創意的本質、起源及影響。
本書特別論述創意概念如何在中國形成,以及創意與中國社會各種人口結構和傾向因素之間的關係,並闡述創意與各種福祉的相互關係。本書臚列多項中國社會的經驗證據和理論,使研究員和學生能夠從獨特而實際的角度,了解中國創意的本質。
本書收錄了二十多篇由兩岸三地學者撰寫的文章,從基礎倫理、防控倫理、法律倫理、醫療倫理、責任倫理、關懷倫理六個角度,探討如何在大疫當前的困境下,建構中國生命倫理學。書中提出多個引人反思道德傳統、倫理精神和價值取向的問題,如防控措施與個人權利應如何平衡?
作者期望通過本書補充生命倫理學的「闕如」,並為健全社會防疫意識、完善醫療衞生體系、增強道德研究,以及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生命倫理學盡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