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專業教育與研究

儒家學說對當今政治的意義

文 : 蔡瑤

備受推崇的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與今天的政治及社會有多大關係?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金聖文教授認為,兩者關係十分密切。

金教授是2019年城大「傑出研究獎」得主之一。他研究韓國、香港及其他傳承儒家思想的社會之政治議題,並以西方政治理論為框架發展新理論,旨在重振儒家思想。

金教授的學術研究領域涵蓋自由主義政治理論及儒家哲學。他探討東亞社會中的道德推論、政治參與和憲法哲學這三個範疇,在自由主義和儒家思想影響之下有甚麼分別;並提出如何透過儒家思想更深入理解這些社會及帶來新啓發,令其變得更好、更公義。他舉例說儒家倫理學的核心價值觀,如「思」、「修己」和「恕」(儒學中意指互相尊重),可促成政治上的談判和妥協。

Professor Kim Sung-moon金聖文教授他指出,東亞社會一方面吸收了自由、權利和民主等西方思想,另一方面仍深受儒家傳統影響。韓國前總統朴槿惠倒台便是一個例子。他解釋道:「在西方,總統只會因違反法律和憲法而被罷免;在朴槿惠事件中,則有其他因素觸怒了韓國公民,引致她被彈劾。她嚴重背叛了人民的信任,及違反了共感、仁、誠(真誠)這些儒家重視的價值,這跟她違法一樣嚴重。」

金教授表示,香港的政治也受到儒家思想影響,雖然程度不及韓國。他提議「復興」儒學可能為社會和政治問題覓得出路,他說:「若政府與民眾均信奉思、修己和恕這些價值,或可避免出現僵局。政治上的僵局往往源於『自義』(認為只有自己一方在行使公義),而僵局很容易演變成暴力衝突。」

他還建議政府效法中國明代設立類似「給事中」的職位,建立一個架構,讓年輕「進諫者」自由表達政治觀點和關注事項。他說:「年輕人有新思維,對社會事務的看法不會那麼保守,並會密切留意不斷變化的民情。將這個架構制度化,不僅讓年輕人了解公共決策的複雜性,亦可加強政府向公眾問責。」

「若政府與民眾均信奉思、修己和恕這些價值,或可避免出現僵局。」金教授於2009年加入城大,做過很多不同研究,包括儒家民主及憲政理論、比較政治理論及東亞政治思想史。

他說:「能獲得傑出研究獎,我既感激大學亦很自豪。這反映大學重視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等領域。人文社會科學院的許多學者都在從事創新研究,這獎項鼓勵我們精益求精。」

首頁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