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五億捐款,興建一幢配備一流設施的大樓,促進香港健康一體化發展。這是城大建校33年以來獲得的最大一筆單一捐款。健康一體化是一個整合概念,着重多學科共同合作,以促進人類、動物和環境健康。世界衛生組織、糧食及農業組織以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均大力提倡此概念。健康一體化也是城大《2015–2020年策略性發展計劃》中跨學科研究的重要主題。
城大副監督鍾瑞明博士2017年11月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左起)塞爾日‧阿羅什教授、李宗德博士,GBS,OStJ,JP、溫德林.沃納教授,以表彰他們對教育及社會福祉的重大貢獻。
科睿唯安公佈的2017年「高度被引用的科學家」名單中,城大有七位教研人員獲選上榜。科睿唯安每年一度公佈這項名單,旨在表彰全球在各自學科中領先的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研究者。科睿唯安前身是湯森路透屬下的智慧財產與科技事業部。
獲選上榜的城大研究者名單如下:
陳關榮教授(數學、工程學)
朱劍豪教授(材料科學)
馮剛教授(工程學)
何永昌教授(工程學)
任廣禹教授(材料科學)
張青富教授(電腦科學)
周定軒教授(數學)
香港城市大學基金(城大基金)於去年11月舉行周年晚宴,主題為「創意千帆 夢想啟航」,以感謝基金會員及城大友好多年來對大學的貢獻,並籌集捐款支持大學及學生的發展。晚宴有500多位嘉賓出席,共籌得逾1,200萬港元,打破歷年紀錄。捐款將主要用於資助城大學生參與海外交流、實習和參加比賽。
城大將康樂樓命名為「中國銀行(香港)綜合樓」,以表彰中銀香港慈善基金對大學的慷慨捐助。中銀香港慈善基金早前捐贈港幣1億元予城大,以支持動物醫學發展、資助冠名講座教授席及學生海外交流和實習。
城大電子工程學系講座教授陸貴文教授榮獲著名的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天線及傳播分會John Kraus天線獎,以表彰他對用於無線通訊的L形探針饋電微帶天線及磁電耦極天線的發明作出貢獻。該獎項是天線研究領域的最高獎項之一。陸教授是首位來自亞洲研究機構的獲獎學者,此前的得獎者均來自北美與加拿大的機構。
城大物理學系系主任兼講座教授王循理教授,因對中子及同步加速散射研究作出的重要貢獻,膺選美國科學促進會院士。他是2017年香港唯一獲選為該會院士的學者。王教授自2012年加入城大以來,一直致力為香港科學家引入中子散射技術。
城大物理學系及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朱劍豪教授及其領導的研究團隊,取得突破性技術研究成果,可望有效治療癌症及節省能源。由城大與南京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以其對光致發光、光束散射機制及微型納米結構的等離子特質之研究,榮獲國家教育部2017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城大展覽館於去年12月起,運用新穎多媒體技術與立體視覺效果,展現中國著名武術流派—嶺南洪拳。展覽題為「電影.社群.百年嶺南洪拳」,從多方面展示這套既是體育運動與文化遺產,又是電影和多媒體創作靈感泉源的洪拳功夫。展品包括洪拳攝影紀實、拳譜、經典電影海報及互動裝置,透過介紹香港兩大武術世家:致力推動華南傳統武術現代化與系統化的林世榮師傅及其後代;以及師從父親劉湛師傅、將真實武打搬上大銀幕的著名功夫電影演員及導演劉家良師傅,追溯洪拳在民間及電影中的雙線發展。
城大及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中華電力)合作成立的中華電力低碳能源教育中心(中心)於去年10月正式開幕,旨在提高公眾對氣候變化影響及低碳能源的認識。中心的成立是跨界別合作的成功典範,象徵業界與學術界攜手合作,貢獻各自的專業知識、資源和專長,以達致促進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城大顧問委員會於去年12月舉行第13次會議,了解大學發展近況。大學副監督鍾瑞明博士特別提及城大推行「健康一體化」取得的進展,其中包括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的多項發展;社會支持的重要性,如中銀香港慈善基金最近捐贈給城大的1億港元,以支持動物醫學發展及學生海外交流和實習;以及新落成的中華電力低碳能源教育中心。
城大將李達三葉耀珍學術樓1503演講廳命名為「裕華演講廳」,以表彰裕華國產百貨有限公司(裕華)董事長、城大榮譽工商管理學博士余國春博士及裕華對大學的慷慨捐助。裕華演講廳位於李達三葉耀珍學術樓一樓,可容納約160人,設有完善的多媒體影音系統,適合用於教學、舉行講座及研討會等。
城大去年11月舉行2017年學位頒授典禮。典禮上,郭校長頒發傑出教學獎和傑出研究獎予優秀教研人員,以表揚他們的傑出成就及對大學所作的貢獻。去年共有7,543名學生畢業,其中272人獲哲學博士學位、21人獲工商管理學博士學位、14人獲法學博士學位、2人獲工程學博士學位、8人獲哲學碩士學位、3,033人獲碩士學位、228人獲深造文憑或證書、3,631人獲學士學位、334人獲副學士學位。
城大合唱團、城大愛樂合唱團、城大管弦樂團,與一眾校外樂團及音樂家,於2017年10月為城大藝術節揭開序幕。踏入第三屆的城大藝術節初次走出校園,於沙田大會堂舉行,將藝術推廣到社區;約1,000名校內外觀眾蒞臨觀賞。開幕音樂會以一曲《黃河大合唱》開始,著名配音員張妙陽先生以悅耳的聲線描述黃河風光,帶出城大合唱團、城大愛樂合唱團和香港雅樂社合唱團的激昂合唱。
城大2017年12月與四川省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戰略決策諮詢、產學研平台建設、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國際技術轉移、教育與人才交流等領域加強合作。
城大新成立的「香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是一所應用策略發展中心,旨在從多學科角度分析香港持續發展的關鍵議題,並提供解決方案。中心設有「香港持續發展研究樞紐」及「一帶一路國際樞紐」平台,支援各行業及地區的研究及協作。
城大事業及領袖策劃中心於2017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舉辦「2017城大就業節」,旨在為學生提供機會與僱主及業界人士晤談,助他們做好職涯規劃。為期兩天的就業博覽會,吸引了87家知名公司參加,包括金門建築有限公司、高衞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恆生銀行、香港迪士尼樂園、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電訊盈科有限公司、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太古地產有限公司、香港賽馬會。
約200名來自全港20所優秀中學的學生參加城大2017年12月舉辦的「重探索求創新辯論賽」。是項活動由城大與附屬於《南華早報》的《青年報》聯合主辦,已踏入第五年。活動旨在促使參加比賽的中學生了解城大及其創新教學理念,並提高其辯論技巧和慎思明辨能力。
拍電影的人不僅對電影本身有一定的自覺和敏銳度,也需要仔細觀察周遭環境和人事。正是通過這些發現與探索的過程,才能為電影帶來豐富題材。作者看了40年電影,拍了20年電影,並在城大教了幾年電影。對他而言,無論電影藝術如何改變,都離不開技巧、社會、人生這三種元素。
此書是作者的電影筆記,分為三部分,以電影語言中的三個景別為題:特寫、中景及全景,透過一篇篇短文,談電影中的技巧、說電影中的社會、講電影中的人生。作者希望以專業電影人的視角,分享多年來看電影、拍電影、教電影的一些心得和感想。
從1997到2017,香港回歸已二十載。二十年間,香港有甚麼不曾改變、又有甚麼不再一樣?大多數香港市民也許認為,社會抗爭、官民對立加深了。
城大公共政策學系的多位學者,從中國因素、特區管治制度和政策挑戰三大範疇,以淺白的文字,並結合政治學和公共行政基礎知識和概念,剖析回歸以來特區管治的主要問題。編者期望本書可以啟發關心香港未來的讀者,為香港未來的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