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校園到社會

創意設計「腦」、「眼」大改造

文 : 蔡惠華

在參觀博物館及美術館的時候,觀眾往往是單向式的欣賞展品。創意媒體學院畢業生鄭智禮先生(Howard)成立設計公司並擔任創作及藝術總監,在業界悄悄發起革命,以創新模式將被動轉化為互動,將作品與觀眾聯繫起來。

Reflections of the Peacock透視孔雀開屏圖若曾於去年參觀過城大舉辦的「藝域漫遊—郎世寧新媒體藝術展」,一定不會錯過Howard的創意成果。例如,《透視孔雀開屏圖》裝置將郎世寧畫作裏兩隻孔雀的圖像元素分層,再逐一印製在一連串玻璃面板上,利用空間和光學重新展現畫作的精妙之處,並將西方立體透視法與中國國畫元素融為一體。另外,裝嵌在可轉動框架上的四幅仿真馬尺寸的駿馬圖,相信亦令觀眾印象深刻。

Howard表示:「這些藝術裝置為畫作注入生命,可增加觀賞者與作品之間的互動。」能有今日的成就,他特別感謝創意媒體學院邵志飛媒體藝術講座教授的啟迪。

髮型與麵條

Howard在英國中學畢業後,本已獲倫敦大學取錄;但他沒有入學,反而受城大創意媒體學院的課程吸引而慕名報讀,決意回港走自己的路。「那時同學也笑我有『倫敦人』不做,要回流當『城市人』,不過我從未懷疑過自己的決定。」

在城大進行入學筆試時,他就肯定自己沒選錯。「筆試有一道寫作題目,要我們觀察四周並將所見所聞寫下來。當時全場考生抬頭四處張望,場面十分惹笑。我的答案是:很肚餓,看見前面女同學長長的秀髮,便想像成一碗麵。」他那時認為,學院筆試的題目也如此有創意,入讀後必定可以盡展所長。

腦、眼、手

Howard認為,從事創意媒體或藝術行業,腦(創意思維)、眼(廣闊視野)、手(靈巧手藝)三者缺一不可,培養創意思維和眼界需要大量時間和毅力。「開設了自己的設計公司後,發現要培訓其他設計師的思維其實很困難。創意媒體學院着重培養『腦和眼』的課程對學生日後的發展大有幫助。獲得知識基礎,並涉獵廣泛,『手』就不成問題了。」

Howard憶述,入讀創意媒體學院的第一課是用三小時看一齣電影:一個通常只需幾秒完成的鏡頭推進動作,足用了三小時「慢慢」完成。「我不覺得悶,反而在這三小時裏不斷細味和思考每個畫面,有很大的領會。」

他回想昔日在學院時,要學習不少看來微不足道的事,至踏足社會後才發現十分重要。「例如我們要學會把電線捲好,因為隨意捲的話容易破損。試想像一個展覽中電線突然斷了,後果有多嚴重!」

國際視野

Rebuilding the Tong-an Ships New Media Art Exhibition同安• 潮—新媒體藝術展目前主力從事展覽設計的Howard,過去曾協助策劃城大與臺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合辦的「藝域漫遊—郎世寧新媒體藝術展」及「同安‧潮—新媒體藝術展—同安船與張保仔的故事」。

其作品亦曾於多個國際藝術節及博物館展出,包括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臺北當代藝術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羅馬尼亞阿拉德美術館、香港文化中心的新視野藝術節,以及巴塞羅那亞洲之家Move On Asia展覽等。

Howard表示,良師的啟迪、學院與業界的緊密聯繫以及在學時的參展機會,是他事業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

首頁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