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_not_found
(圖一)天后廟外觀
深水埗天后廟
電話:2387 2268  
地址:九龍深水埗醫局街182號
服務時間:上午八時至下午五時
電郵: enquiry@ctc.org.hk

歷史背景

深水埗昔日是海邊的一條小漁村,位於九龍半島西岸、界限街以北。 在1868年和1897年的英、中地圖上分別出現 “深水埗汛” 的地名,據說在今通州街、海壇街與北河街交匯處為當年漁村的碼頭所在,因水深而得名,後來填海發展,該碼頭被攺建為 “深水埗碼頭” 。 天后廟建於光緒二十一年 (1901) , 坐落在碼頭北側的海邊,面向西南。此後曾在1915年重修。每逢天后寶誕,香火鼎盛。現在天后廟位於醫局街與桂林街交匯點之東側,四周是高樓大廈,門前車水馬龍,幸尚存一棵當年栽種的大樹,與廟長伴。目前天后廟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最近一次重修在1990年。(鏈接: http://www.ctc.org.hk/b5/directcontrol/temple15.asp)

Image_not_found
(圖二)平面示意圖

廟宇格局

天后廟為三路二進式的建築,中路是廟,左路為安放先人骨灰龕和牌位的壽堂,右路為存放物品的倉庫。廟宇面闊三間,第一進是門廳,第二進是正殿,之間原為天井,但後來已在上方加建了九檁懸山屋頂,只能依靠懸山頂兩側的梁架透一些微弱的光線入廟內。原左右兩側的過廊上築單坡屋頂,較為特別。現在門廳的地面與天井位的地面高度一致,兩個空間已融為一體,而正殿的地面則較門廳高了二級。重修後,廟內只剩下兩根正殿前排木柱,另外四根粗大的混凝土方柱立於原天井位的四角外沿,成為主要的承重柱。由於在1990年廟宇重修時局部採用了現代建築技術以代替傳統的方法,有些檁木直接置於柱頭之上,省去了木梁,所以目前所見之木結構系統並不完整;全部牆壁已被混凝土牆所代替,僅用白色裝飾線條模仿青磚鋪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