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融入科技 提升藝術魅力

鍾亦琪


由鍾亦琪策展的「機緣都會」媒體藝術節於去年初在西九文化區舉辦 ─ 圖為瑞士藝術家Dan Acher的大型戶外藝術裝置《約定極光》(Borealis),引來廣泛迴響。(相片由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提供)
  • 香港城市大學哲學博士(創意媒體)、文化與文化產業管理榮譽文學士
  • 英國文化協會藝術主管
  • 錄映太奇主席及策展人

科技日益進步為藝術文化展覽注入新元素,觀眾亦享有更嶄新及互動的觀賞體驗。對藝術充滿熱忱的策展人鍾亦琪博士,近年致力將數碼科技與展覽結合,更於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先後攻讀文學士及哲學博士課程,進一步解構科技、數碼平台與策展之間的化學作用,期望引發大眾從多角度感受藝術的魅力。

投身策展行業至今,鍾亦琪已成功籌辦多個大型媒體藝術展,包括全球著名的《ISEA國際電子藝術研討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nic Arts,下稱ISEA)、反思當代「打卡」文化與藝術表達的《平行世界2.1 #like4like》,以及將北極光帶到西九文化區的「機緣都會」媒體藝術節等,逐步累積豐富經驗與業界認可。回顧昔日對媒體藝術產生興趣,於今年6月起擔任英國文化協會藝術主管的鍾亦琪坦言策展之路始於因緣際會,而城大正擔當重要的啟蒙角色。


攻讀文化管理 望為香港藝術界助力

鍾亦琪從小喜歡文化藝術,惟相對於親身創作,他更嚮往從事與不同藝術家合作的崗位。「在我升讀大學時,香港正迎來藝術盛年,西九文化區的成立亦衍生對藝文界人才的需求。我報讀了城大文化與文化產業管理這項新課程,成為首屆學生。修讀次年前赴倫敦文化交流的經歷,對我投身業界,以至未來參與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均是難得的機會。」鍾亦琪稱,這段歷程帶給他珍貴的學習收穫和體驗,其中倫敦之旅更讓他眼界大開。

他補充,此前從未踏足歐洲,在導師引領下,除了參觀倫敦的博物館等文化藝術場所外,更有機會與展館人員等文化藝術工作者交流,從歐洲成熟的展覽經驗及規模中取經,而海外截然不同的藝術文化亦為他帶來對生活細節的種種觀察及想像,為日後策展注入豐富養分。


城大遇伯樂 啟發策展興趣

提到城大對事業發展影響最為深遠的部分,鍾亦琪特別分享與時任創意媒體學院(School of Creative Media,下稱SCM)院長Jeffrey Shaw教授建立的奇妙緣份,讓他兩度在城大擔任研究員,以至首度深入接觸新媒體藝術。

「機緣巧合下,我於學士畢業後為SCM時任導師Sarah Kenderdine博士擔任研究助理。她擅長運用高科技展示不同形式的藝術品;復又受聘於Jeffrey Shaw教授,他是世界知名且在藝術史上舉足輕重的新媒體藝術先鋒,在他帶領下籌辦多項別具特色的媒體藝術展覽,獲益殊深。」他憶述曾參與採用360度投映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展覽,讓觀眾有如置身在洞窟,從這個項目體會到創新科技可應用於文化藝術項目,帶給公眾與別不同的切身體驗。


深化研究成果 積極與時俱進

隨著對策展的興趣日深,促使他選擇前往英國進修碩士,期間亦在歐洲策劃多場展覽,為策展事業打下紮實的實踐根基。「時值SCM於2016年成功取得ISEA的合辦權,吸引我畢業後迅即回到母校,協力策劃一項大型展覽,並開始在本地業界確立策展人的身份,迎來一浪接一浪的黃金機遇。」

策展資歷日益加深,鍾亦琪表示,他愈能領略科技在展覽運用得宜,確實能提升公眾的參與度與投入感。適逢當時他重回SCM參與協作,遂把握機會同步研修創意媒體哲學博士,博士論文以佛教角度研究數碼物質化,探討通過科技提供由影象等建構的沉浸式經驗,對信眾受到宗教啟發有何推動作用,進而將研究結果套用於新媒體,探求數碼科技與藝術的發展。

現時於藝術團體錄映太奇擔任主席的鍾亦琪,於工作及學術層面一直與SCM教授及業界校友保持緊密聯繫與合作,推廣藝術項目策劃。對於有志加入策展或藝術範疇的新一代,他以自身經歷寄語,必須把握每一個學以致用的機會,從不斷嘗試中吸取經驗,多與他人交流,激發創新意念和思維,方能在日新月異的行業中與時並進。


(出版日期:2024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