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資訊發展一日千里,香港城市大學(城大)電子工程哲學博士郭永新教授早於80年代就讀中學時期,已意識到這股熱潮勢不可擋,促使他在大學選修電子工程專業,掌握理論知識;其後透過在城大攻讀哲學博士,進一步拓展國際視野,畢業後加入新加坡國立大學 (NUS) 電機與電腦工程系擔任教授,並參與大量具開創性的科研工作,成為現今微波生物醫學研究範疇的領軍人物。
回顧尚在求學時期的80年代,郭永新憶述,當時的資訊流通遠不及現今發達,別說智能手機,連電腦也極為珍罕;當時也未有參加大學課程簡介會或作出詳細的專業規劃。「惟我亦留意到中國內地的電子資訊技術發展正處高速發展的階段,時有聽到無線電、電機工程等時髦的詞彙,令我在升讀大學時填報了電子工程專業,並接連完成學士及碩士課程,藉此更堅定我投身這專業領域的決心。」
深明要實現推動科研發展的目標,務必在學術領域上更為精進。郭永新稱,隨着碩士畢業,他先留在南京理工大學擔任講師兩年,後於1998年決定研修與電子工程相關的哲學博士課程,並選擇入讀坐擁世界一流科研設備與知名學者的城大。「城大不但設有全球享負盛名的毫米波和太赫茲國家重點實驗室,一眾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教授和學者亦與內地學術界保持緊密聯繫;許多在城大交流和學習的學者,皆是內地學術、科研及產業界的佼佼者,因而被廣泛視為是內地微波與天線領域的 『黃埔軍校』。」
提到這段影響深遠的博士歷程,郭永新表示,最難忘是獲得國際知名的天線專家陸貴文教授指導,在世界前沿開展寬頻帶微帶天線(wideband microstrip antenna)的原創性研究項目,取得豐碩成果。「陸教授認為科研學者必須開闊眼界,在攻讀課程期間多次帶領我們參加國際會議,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行交流。憑藉這些寶貴經驗,讓我日後加入 NUS 後,很快便成功建立滙聚各地人才的科研團隊。」
對城大在培養人才的國際視野及策略,郭永新直言受益匪淺,啟發他同樣着重安排團隊成員積極與國際及內地同行進行豐富的學術交流,兼收並蓄。畢業後,他亦一直與城大學系保持緊密聯繫,如經常參加由母校組織的國際會議,以及回到毫米波和太赫茲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實驗室主任(兼城大署理學務副校長)陳志豪教授討論並了解最新的科研設備和發展動態。去年,郭永新獲電機工程學系頒發首屆「傑出校友獎」,冀未來可繼續聯同學系及其他同仁,加強與國際、新加坡及內地在學術、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等各方面的合作。
作為國際上早期開展微波生物醫學研究的學者,郭永新致力在相關領域開疆闢土,已在國際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超過 500 篇學術論文, 獲得高度引用。目前還擔任IEEE 醫藥和生物學中的電磁、射頻和微波匯刊(IEEE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s, RF and Microwave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總編輯(Editor-in-Chief)。他闡述,這份使命感源於為醫療技術的發展創造價值,期望繼續循工程技術方向,為生物醫療發展提供創新解決方案,藉此對造福全人類健康作出更大貢獻。
「推動產業發展是工程學科研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而促進應用轉化正是一大研究重點。有鑑於大灣區目前擁有全球最具活力的產業生態和科研創新氛圍,未來與大灣區創新企業、母校城大形成產學研聯動的合作體系,也是我的重要願景之一。」郭永新續道,留意到複合型人才是推進科研發展的關鍵,在組成實驗室團隊的過程中,他有意引入不同學科背景的團隊成員,藉促進彼此合作和交流,既為培育多元化人才提供合適的平台和土壤,也能創造有利條件讓他們「走出去」,面向產業及醫療人員,從而栽培更多兼具產業與科學視角的科研驅動者。
(出版日期:2023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