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儀教授自小熱愛海洋,入讀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後更啟發他對海洋保育的熱忱。他先後於城大及英國完成高級文憑、理學士、哲學碩士及博士學位。今日作為大學教授的他,更同時參與多項社會公職,積極就香港不同環境及海洋保育議題出一分力。
回想在城大的歲月,梁美儀表示:「當時我是首批在城大九龍塘校舍上課的學生,一踏進校園便深深感受到這間年輕學府的朝氣與活力。教授們除了主持課堂外,還會親自帶領導修課,加強與學生溝通,使學習效果更佳。」除了專心上課及在課後溫習外,他更會主動與老師和同學討論科研問題,從而深入了解課題及建立信心。
梁美儀特別感謝三位恩師—關利平教授、譚鳳儀教授及胡紹燊教授,讓他明白到環境科學對人類福祉的重要性,並啟發他對科研的興趣。完成應用科學高級文憑課程後,他在關教授與家人的支持下遠赴英國,並以一級榮譽成績取得應用環境科學理學士學位。回港短暫工作後,心繫科研的他決定投身學術研究的領域,回到城大攻讀環境科學哲學碩士。
作為梁美儀的碩士論文指導老師,胡教授的一個決定,成就了他日後的事業發展方向:「起初我打算研究魚類的生理及養殖,但胡教授認為養魚業已式微,並提議我集中研究漁排養魚所帶來的海洋污染問題。」在研究生涯初期,梁美儀曾遇過不少挫折,最深刻的一次就是在吉澳漁護署研究站的漁排進行長期實驗時的經歷。他回憶道:「養魚實驗進行了近一年,卻因遇上寒流襲港,使大部份實驗中的魚一夜死去。」這次教訓使他學懂凡事都要有兩手準備,同時也要具備耐性、細心和不怕困難的精神。
2000年,梁美儀在科研路上再次取得突破,成為格拉斯哥大學海洋生態毒理學博士。後來更成功申請裘槎基金會博士後獎學金,到英國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接受研究訓練。2002年,他加入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並於2013年升任教授,直到2020年轉往香港城市大學任職至今。憑著其卓越成就及貢獻,他於2010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及於2017年獲頒授環境毒理及化學學會(SETAC)院士名銜。
相比埋首進行研究,梁美儀認為要將其研究成果付諸實行,幫助改善社會和環境才更有意義。目前他身兼環境諮詢委員會委員、海洋公園公司董事等多項公職,並同時擔任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漁業提升基金管理委員會和海洋哺乳類動物存護工作小組的主席。
作為專家委員,梁美儀的處事原則是以持平態度,透過客觀數據及代入不同持分者的角度進行分析:「以倡議中的大嶼山西南和索罟群島兩個海岸公園為例,我們需要在保育海豚棲息地的同時,兼顧該區漁民、水上活動者及環保人士的意見,從而在劃定海岸公園邊界、捕魚及船隻速度限制等議題上,提供最可行的建議,使計劃得以落實。」未來他會繼續緊守崗位,期望能推動社會各界保護香港的環境及海洋生態。
(出版日期:2019年7月11日;更新日期:2020年12月31日)